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31日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 凯里市长坡小学 杨忠美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要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来储备和吸收大量的词汇和惯用表达,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以及理解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成长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的总目标。当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或超过课本阅读量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小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语文,要想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毛泽东……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等。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二、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内容、体裁的文章和不同喜欢程度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则可以将三种读书方法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利用展示成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个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师指导学生把好的、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个别片段,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教师引导,传授方法,逐渐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故事会、班会等活动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学习目标的同时展开拓展阅读,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通过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兴趣从好玩的角色转入到图书室里。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课外书,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不知道怎么选,随意性很强,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如在教古诗时,先让学生去图书室选一些相关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前培养阅读的兴趣。

五、指导小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众所周知,只有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做好课外阅读,就必须要夯实课堂阅读这个基础和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成了课堂阅读的有效开拓和扩展。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从课内阅读有效地带动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丰富课内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文言文二则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小学生阅读《成语故事》;在教学生学习《黄继光》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让小学生全面接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丛书。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地复习和补充了相关阅读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深化了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好读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教师能够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相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定能得到逐步提高。

--> 2022-05-3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8544.html 1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