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封模阳)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狠抓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建筑风格、文化要素,加快推动传统村落风貌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加大资金投入。为推动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整治工作,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360万元在郎德镇南猛村、报德村、杨柳村、乌瓦村,丹江镇脚猛村试点开展蓝帽子、彩钢瓦整治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县级投入614万元资金开展全县传统村落蓝帽子整治,统筹相关资金200万开展宜居农房整治,采取村民投工投劳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式进行风貌提升。
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以乡镇为单位,对风貌不协调房屋建筑开展拉网式、全方位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采集结果的真实性。目前,全县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已完成整治1060栋,有效保护提升传统村落风貌。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强化村民为主体,引导村民将传统村落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委员会+村民自治”保护发展模式,发放张贴《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选取与该县风貌相协调的房屋效果图制成海报张贴到154个村寨,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坚持共同缔造,凝聚社会力量,村民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积分,在励志超市换区物品,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升传统村落的文明程度和村民保护意识,共建共享美丽宜居乡村,赓续传统文化。目前,共发放保护政策宣传资料13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