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谷硐中心学校 潘年庆
信息化是现阶段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使科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延伸性,让学生在其中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得到创新意识和动力的激发。
一、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的优化价值分析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分别为教学资源支持、展示方式优化、教学形式变革。其中,教学资源支持指的是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作为教师获得教学资源的媒介,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课堂容量。对于科学教师来说,教师搜集的资源可以是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展示方式优化上,信息化教学工具起到的作用是提供给教师新的教学展示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形式变革上,则可以从两点来描述:第一,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支持工具,推动学生自学,进而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信息化教学工具给教师提供了开展更加有效的分层教学与教学评价的机会。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科学教学的方法
(一)借助媒体展现,构建趣味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科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在科学教学中构建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所设计的教学往往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开展,这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并不强。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工具得到了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构建更加有效化的教学导入环节。为此,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需要对教学导入进行研究,尝试着构建有效的教学流程。
(二)融入生活实例,优化提问效果
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标强调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先做出教学调整,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进行思想拓展。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提问的方式来调整科学教学。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有很多都属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生活化提问的构建,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会见到的实际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为了达成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在课前需要就相关问题的构建与提出展开研究。
(三)获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的丰富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较高的价值,在过去受限于教学条件,很多教师开展的科学教学缺乏丰富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结合教学现状做出分析,针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展现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教学检索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前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分析本课的教学关键点,并以其为中心拓展出关键词开展检索。在完成教学资源的检索后,在后续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构建教学流程。
(四)提供学生支持,推动活动进行
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教学的构建,学生就可以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也会开展活动教学,但在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作为活动的主要把控者,活动的全过程均由教师设计,学生只是单纯地参与活动进程。在当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构建微课件,将微课作为学生进行活动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使用微课和互联网检索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内容,进而开展活动。
(五)开展学生评估,助力分层教学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在此背景下,面对教师的统一化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也会表露出不同的接受程度。在当前,新课标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将教学的分层化构建重视起来。大数据分析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得到应用的一项新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做出综合分析,了解现阶段学生所处的能力层次,进而再对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构建分层化的教学设计。
(六)结合学生发展,实施精准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在过去,科学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并不重视,这使得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我认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当前,为了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做出优化,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发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设计。在实际的评价构建中,为了将评价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教师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定性,进而围绕学生的实际展现作出精准评价。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与理念的进步,其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在教学实际中,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功能进行开发,围绕其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做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