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3日

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 黎平县第八中学 吴国锋

音乐教学对于人们情操的陶冶以及高尚性情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的重视,推动相应的教学策略的开展落实,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积极性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创建有效的气氛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在一些音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再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补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跟着教师一起讲,从而加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注意力,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几乎不存在,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需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优缺点,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才有利于打造师生互动的课堂。

二、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最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该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状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进行探索。而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其主要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彼此进行交流和合作,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而学生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顾忌,可以放开地进行相应的问题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不要对学生总是进行音乐知识的灌注,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去主动进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课堂的学习。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在遇到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共同探索出答案,教师需要注重对小组内的同学表现进行观察,并做出适时的引导。

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要在意识上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就失去了内在动力,积极性当然也就不高,因而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因而,教师在初中的音乐课堂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要尽量避免总是围绕课本进行讲解教学,而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故事或者有趣的案例进行相应的知识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将相应知识点进行趣味性转化,从而不断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音乐背后的名人故事,以此吸引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关注,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重视对音乐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

分组教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集中教学,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这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大部分都较为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音乐学习的概念并不强烈。通过分组教学的手段,让初中学生不仅是参与到其中,更是让其从不断地交流讨论当中学习音乐,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这对于后期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进行分组教学更有利于对初中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为分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变多,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分组教学要将好学生与差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这样才有利于整体学习的提高,也有助于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 2022-06-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338.html 1 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