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映璇
清水江畔,香炉山下,矗立着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底蕴的城市——凯里。
几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儿女伴随着太阳鼓的鼓点,迎着太阳起舞,追着太阳放歌,在针线间表达着对情感的守候与期待,在服饰上记载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在叮当作响的银饰碰撞声中诉说着那些过往的传说和故事……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凯里市苗族刺绣工艺和银饰锻造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和银饰共同构成了苗族女性盛装的主体特征,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和图腾”。
刺绣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使用彩色丝线将蝴蝶、飞鸟、飞龙、鱼、石榴、庙宇等独特、古朴、美丽的图样刺绣在服装上,这些图案呈现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和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品之一。
银饰在奇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以及繁复的镂刻之间,展现了一个瑰丽绚烂的饰品世界,银色的光芒折射着蝴蝶的敬仰,虫鱼的随性,龙凤的欢聚,花草的肆意……整个世界,无论是千年前的漫长迁徙和征战历程,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中,都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
“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凯里全年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是名副其实的“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节庆里,苗家小伙子吹起芦笙,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或是亮一嗓子,用一种纯粹自然的方式,直接而清晰地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意。
凯里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民族文化悠久独特,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世界十大旅游景区”和“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厦蓉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全境,凯里黄平机场的通航和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的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凯里与全国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凯里酸汤鱼风靡全国,成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岁月的风华滋养了凯里这片深沉的土地,日夜间流逝不息的小溪,清风润雨倾洒的山谷,微微凉爽和银装素裹的四季变换,都在这里演绎、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