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6日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

○ 岑巩县天马镇中心小学 景梦江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关注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运算、推理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数学运用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就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粗浅地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开展有趣的活动,变“教”数学为“玩”数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是抽象的,学生不容易接受,怎么才能让学生能明白什么是分数呢?笔者先将2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学生,再拿1个苹果奖给2个纪律好的学生,怎么分呢?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找出分的办法,可分得不均也会引发矛盾,怎么办呢?从而导出“平均分”这个关键条件。紧紧抓住这一条件展开教学,引出一个新的数:分数。让学生根据这个条件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里将一个认知教学题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到数学知识不是空洞的,它是实实在在的,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情景既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又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也是可以生动有趣的。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数学思维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影”等媒介描述数学知识点,去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数学问题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出现在屏幕上的三个彩色天体——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个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天。再加上老师耐心的讲解和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起源,以及学生对年、月、日是如何形成的,与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的疑问。通过这种新颖的展示,使学生对模糊的数学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将所学知识巩固之后,可鼓励他们去试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掌握和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对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且难度更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施这样的分层训练,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能够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在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练习题:五年级的女生有126人,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3,然后再给学生列出三个问题:五年级有多少男生?五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5/3倍,六年级有多少学生?接着教师可要求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做完之后可尝试解第二个问题;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答前面两个问题,解答完之后可尝试第三个问题;要求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完成三个问题,完成之后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去衡量设计每一节课,进行综合性的训练,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2022-06-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428.html 1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