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实验幼儿园 吴宗艳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它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来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随着我国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运用绘本阅读进行语言学习是提高幼儿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绘本阅读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影响
(一)有利于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虽然在该时期幼儿的学习思维并不成熟,但却是幼儿启蒙教育关键组成元素。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的主动观察能力,并且引导幼儿在语言学习中进行大胆表达就成为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幼儿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相对不足,所以为了降低幼儿的学习,可以在教育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绘本教育内容,让幼儿可以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之所以绘本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绘本由大量的图片和少量文字共同组成,色彩鲜明,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符合幼儿的思想认知特征可以吸引幼儿主动阅读。幼儿在完成阅读之后也会对绘本产生属于个人的独特理解和主观联想,这样幼儿就拥有了语言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想吃苹果的老鼠小弟》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主要讲述老鼠主人公如何吃到苹果。这样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有趣,会快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就可以根据绘本内容为幼儿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指导幼儿进行联想,如“小朋友们,我们通过观察绘本会发现小老鼠的个子太矮了,但是苹果树却长在高高的地方,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想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吃到苹果呢?”让幼儿可以脱离绘本内容,重新构建故事情节,这样就能够快速发挥幼儿的个人想象力。并且幼儿在想象过程中还会主动阅读和思考绘本内容,让幼儿对绘本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幼儿的阅读能力,也为幼儿构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的全面提升
阅读情境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一个有趣的阅读情境,那么就会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可以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完成绘本阅读,以此帮助幼儿降低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动物园》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幼儿通过绘本学习各种不同的动物特征。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之前为幼儿建设一个具体的绘本情景,让幼儿将主观情感带入到绘本内容中,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完成绘本阅读。如“小朋友们,大家平时有去过动物园吗?大家在动物园中看到过哪些动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哪些?能不能与老师分享一下自己的游玩经验?”随后教师就可以借助绘本引导幼儿进行回忆,让幼儿对比分析自己逛动物园时遇到了哪些与绘本中相同或者不同的动物,这样就为幼儿建设了一个具体的阅读情境,促使阅读活动变得更加真实,具有趣味性。
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建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仍然以《动物园》绘本教育为例,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绘本中动物的特点进行模仿。幼儿会根据自主观察模仿大象、长颈鹿、袋鼠等拥有不同特点的动物,幼儿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幽默丰富。幼儿在模仿各个动物特点细节时是会使劲摆弄个人肢体,通过有效模仿幼儿将会对不同的动物特征拥有更加深入的记忆力。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能为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绘本阅读培养幼儿语言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研读绘本,将语言学习贯穿于教学中
幼儿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当仔细研读绘本内容,找准绘本故事的中心思想,以便于语言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针对班级内幼儿的语言能力水平及认知水平,将语言学习内容加入绘本阅读过程中,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表达的快乐,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以绘本《一颗纽扣》为例,该故事内容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中的“一颗纽扣”引发幼儿在绘本中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发现纽扣不同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用太过于专注于文本内容,可以提前为幼儿设计相关的情节,引导幼儿思考、表达。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出示一个自制的纽扣并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纽扣?”通过问题的设计在提升幼儿认知能力与观察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回答完问题后,紧接着自然地引出绘本内容:“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纽扣,可是这颗纽扣不是小老鼠的,你能帮助他找找纽扣的主人吗?”这样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给予幼儿大量的语言表达机会,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让幼儿产生求知欲,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阔幼儿思维,使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语言教学内容贯穿至绘本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幼儿大胆思考、大胆讲述,使幼儿有话可说。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只是让幼儿掌握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分析,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开展绘本语言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思考、讲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例如,在《好饿的毛毛虫》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到毛毛虫的生长,体会毛毛虫破茧而出的过程;学会运用“如果我是毛毛虫,我喜欢吃……”和“如果我是毛毛虫,我会……做”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由于幼儿对于毛毛虫的认知不足,因此教师要依据文本中的“星期几”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绘本中毛毛虫会根据星期几的不同吃不同的食物,并且每一种水果都对应一天,最后毛毛虫通过每天吃不同的食物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教师要抓住“蝴蝶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由于绘本内容本身就十分有趣,色彩也十分鲜艳,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很快地进入到阅读过程中,幼儿在思考后则是教师请幼儿表达自己思考内容的时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在幼儿表达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
幼儿时期是语言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巧用绘本阅读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