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流
每年高考期间,各地均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表现出了交通部门及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公交、地铁充当起“爱心送考”主力,而且出租车企业,也加入了“爱心送考”队伍;同时,许多私家车主,也参与到这场爱心活动中来;特别是,连一些高大上的网约专车,也向考生提供一对一的“爱心送考”服务。
可以说,“爱心送考”是交通行业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一项重要公益活动,不仅汇集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而且为高考考生传递爱心和正能量,同时也助力考生考试顺利,考出最佳水平。对于考生而言,“爱心送考”活动,不仅提供了送考车辆的保障,更带来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而对于交通行业来讲,在表达企业社会责任之心的同时,更呼吁公众采用环保、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为高考打通绿色通道。
事实上,真正能够测试人性和爱心的,正是交通行业推出的这种“爱心送考”活动,让城市见证着和谐社会中,人们那真诚而又善良的心灵,同时也表明,爱心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城市文明,最终需要市民素质来承载和体现,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文明素质更显弥足珍贵。也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爱心送考”只是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不值得过分解读。然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映衬出了城市文明和谐的大环境。
特别是,持续“爱心送考”,更须持久“用心护考”。要强化公共保障全程服务,营造良好考试环境。比如,维护高考期间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协调包括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社区、综治等有关部门,为辖区的考生做好服务;在考点100米处划定车辆行人禁行区,在校园周边设立车辆绕行、禁止鸣笛指示牌,并派专人对车辆进行疏导;在考点免费提供纳凉设备,以及凉茶、绿豆汤等消暑饮料;每天由机关干部和社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在考点周边巡视,应对突发事件,确保考生能够顺利完成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