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城关第四幼儿园 杨海凡
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让幼儿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可见,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我们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有效提问方式。
一、当前绘本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有趣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采取多变的提问方式不但不会令幼儿缺乏兴趣,而且还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上课兴趣,对于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反之,过于单一的提问方式会使幼儿思维封闭,极易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难以让幼儿在“玩”中学。
2.教师的问题不具备提问价值,缺乏针对性。一些勉强的提问语言不但会让幼儿失去兴趣,而且还会使课堂失去活越性。问题的提问应该紧扣绘本的中心思想,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一层层的提问,带动幼儿慢慢地进入到绘本中去。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没有必要让幼儿掌握的问题都可以一代而过,不用对幼儿进行长时间的提问。对于一些具有情感价值的问题,才是幼儿该思考的。
3.教师问题的设置僵化、形式化,缺乏启发性。一堂课不是你提问学生了没有,而是你的问题是否触动学生了没有,打开他们的思维了没有。有些老师问题提问频率过快,幼儿思考时间太少;或者问题设置缺乏启发性,简单且封闭,如“对不对啊”“可不可以”等。这些提问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没有达到引发幼儿思考的目的,而且还浪费了幼儿有效的学习时间。
二、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措施
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这是我们现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面对的困惑。同时,这也是我们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阅读作品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所谓猜想式提问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幼儿依据画面及线索讲述故事内容,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幼儿通常都会被绘本作品中这些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画鼓励幼儿自由猜想故事中的物品或情节等。这样不仅能促使幼儿敢于大胆地表达,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别再多管闲事了波兹》中,幼儿很容易就会被绘本的封面所吸引。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抛出问题:“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谁这么能干?什么事都要管啊?”当问题一出,有人说是波兹,有人说是小猪,幼儿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带着这个疑问幼儿会联想到小猪波兹到底是怎么管闲事的,它有什么本领,就会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进入后面的活动中。 但在平时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问一些如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有谁呢?干了什么事呀?等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固定而单一,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难以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缺乏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开放性提问是指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开放式提问一般以“怎么样”“为什么”为问题,答案不是唯一,只要有想法或言之有理即可,从而也使单一的问题变成多样性的、有趣的问题。例如,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观察、理解画面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提问:“其实春天里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那小男孩怎么样找到春天呢?”问题抛下后,有个小朋友马上有了回应,说道:“我猜他会用鼻子去闻出春天的秘密。”另外一个小朋友说:“他还可以用手去触摸出春天!”……小朋友们答案纷纭。老师可接着问:“那你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一个样子呢?”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活跃、很积极,这样也促使他们去思考,更是让他们敢说。当然问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经验来设计,不能过难。
(三)引导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引导提问方式能够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例如,绘本阅读中《我妈妈》,教师可以提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呀?你为什么这样说呢?给我们大家分享你们之间的故事吧。”但在幼儿的回答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时机恰当地给予积极引导和评价,要注意运用手势或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们老师更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如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教学有方,教学无定法。关于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教师应根据绘本的教学环节和幼儿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地进行提问,以引导幼儿读懂图画,剖析情节 ,表达问题。有碰撞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我们相信有巧问才能问出孩子的智慧, 才能为幼儿智慧开启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