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舟溪镇中心幼儿园 杨莉梅
凯里市舟溪镇中心幼儿园处在苗族聚居区,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幼儿从小生活在这浓浓的“水稻之乡”,对水稻的生长探究深感兴趣。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稻作文化资源打造稻作文化环境创设,丰富幼儿教育资源,提高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稻作文化的乐趣,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丰富有趣的稻作文化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丰富幼儿知识
本园处在苗族聚居区,苗族稻作文化丰富,幼儿园有效引进稻作文化能很好地因地制宜,丰富教育资源。打造丰富、有趣的稻作文化环境创设,能让幼儿直观了解、认识水稻的来源,探索水稻的生长过程,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例如,在垛草乐园展示苗族战神蚩尤开稻田,重农耕的图画故事,有效引导幼儿了解稻种的来源;再通过绘本故事《老鼠献稻种》《天狗借稻种》等神话故事,激发幼儿对稻种来源的不易与神秘产生探究兴趣。
还有幼儿在探索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照片、观察故事记录,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展示,打造稻作文化主题墙,能让幼儿直观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产生对水稻成长的兴趣。
二、提高幼儿对水稻成长的探究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水稻的生长过程具有趣味性、科学探索性,幼儿园打造孩子们熟悉的稻田种植环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探索水稻的生长过程,还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例如,在植物角环境创设中,丰富稻种的种植,有水稻、旱稻、沙子种稻谷等,鼓励幼儿进行管理与观察,探索不同环境下稻种的生长变化情况,展示幼儿的观察记录,丰富植物角环境创设,提高幼儿对水稻生长环境的认识;再在幼儿园一角开稻田种水稻,让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犁田、泡种、催芽、插秧、管理、收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欲望,提高幼儿探究能力,体验种子的辛苦,养成不挑食、不浪费好习惯。
三、提高幼儿手工制作、环境创设能力
手工制作是幼儿喜爱的探索游戏活动,幼儿利用收割后的稻草进行手工制作装饰幼儿园的环境,打造漂亮的稻草乐园,有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普通的稻草给幼儿带来无暇创造的探索空间。
例如,在美食区,小朋友们利用稻谷进行制作美食,展示美食的诱惑;在美工区,利用稻草进行编制、剪贴、染色等,充分体验稻作文化的艺术美;在泥塑区,幼儿利用稻草进行制作稻草人、小动物的装饰,在稻草的装饰下,泥塑作品更有趣了。
四、感受家乡稻作文化的乐趣,促进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幼儿通过探索水稻的生长过程,体验丰富有趣的稻作文化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例如,欢庆大丰收,幼儿穿着漂亮的苗族服装,吹着悦耳动听的芦笙,和爸爸妈妈手拉手翩翩起舞,欢庆稻谷大丰收的幸福,体验文化美。幼儿利用丰收后的稻草进行创编稻草绳、舞龙、自制玩具,粘贴画等,充分感受稻作文化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苗族稻作文化在学前教育环境创设中不仅能丰富幼儿教育资源,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环境创设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充分感受家乡文化之美。因此,稻作文化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