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四中学 杨 芳
九年级历史课分上、下两册,章节多,课程多,而且都是世界历史。很多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更何况是世界历史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学好历史课?结合笔者多年历史课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熟悉教材,把握重点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熟悉教材。
(一)熟悉九年级上册教材
九年级上册教材分7个单元23课。其中,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有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3课;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有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化3课;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法兰克王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5课;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有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2课;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有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4课;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有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3课;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有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活动课唱响《国际歌》3课。
(二)熟悉九年级下册教材
九年级下册分6个单元23课。其中,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俄国的改革、 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4课;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3课;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与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5课;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3课;第五单元:有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有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4课;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有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活动课时事溯源4课。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之一,教师应花大力气去通览全册教材,从而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其内容安排及习题配备的目的。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的统一, 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二、熟悉学生,因材施教
(一)熟悉学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找不到两个一样的指纹,就算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一个教师面对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几十个不一样的学生,不论是个性、分析能力还是喜好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有趣的学科,相对之下内容平淡无味的历史就成了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之一。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非常无聊,一上课就有想睡觉的冲动。这是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既不利于教师传授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自我、学习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熟悉学生,掌握学生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不应抱着只管教知识不管学生如何学习的心理,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对历史的看法与态度开展教学工作。
(二)因材施教
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为人、资质才艺都十分了解,对他们的优长与缺点,也非常清楚。由于孔子熟知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教育与发展。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熟悉班上的学生,谁记忆力好,谁记忆力差;谁对历史课感兴趣,谁对历史课有厌学思想;谁能按时完成历史作业,谁对历史作业拖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过后,就对症下药,使用因势利导、分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关注特殊学生。甚至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或作业,甚至做到分层提问。对于后进生,笔者采用个别指导,面批面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分层布置作业;对于自卑感强的学生,只要发现他上课有举手的欲望,就请他回答。回答正确就表扬,回答错误也不批评,鼓励下次一定会做好;对个别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就进行课后辅导。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历史教学,避免盲目性和“一刀切”。对学生既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要照顾到个性发展的特殊需求,正视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使教育对象各尽其才。
三、发挥所长,激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世界历史科目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在当今时代不学习世界历史,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不知道异域风情,就不知外国文化,就不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成果,就不能解开其背后深层次的奴隶制国家统治的渊源,就不知道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成果,就更不知道帝国的辉煌与衰落,从而结束奴隶时代,进入到封建社会;尤其是不明白古代太阳历、太阴历、民主政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我们不能把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欢乐、激情气氛的课堂上追求新知。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排练情景剧,引导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需要动脑筋的活动。世界历史学习,看到一些新奇的故事,学生开始兴趣都很高,但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少。尤其涉及一些未知世界历史教学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现有教材及课程安排的特点,多设立《雅典的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教权与皇权》等情景剧环节,让学生积极参加排练情景剧,在演戏中学习、掌握知识。
(二)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巩固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兴趣激发后,心情就会愉快轻松,注意力集中和持久,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就会越来越主动。与此同时,教师的任务就应该是在教学中去巩固学生的求知欲,如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他们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庄园又是怎样管理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呢?又如,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非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你知道拜占庭帝国是怎么样的国度吗?使学生积极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学习成绩就会突破。
(三)制作历史幻灯片,持续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生制作《大化改新》《文艺复兴》《达·芬奇》《探索新航路》等世界历史幻灯片时,老师应该利用制作好的不同效果的幻灯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历史幻灯片课件,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什么难度,老师马上给予他们肯定的表扬。这样,他们把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学习新的内容上来,很快学习了一堂课的新知。所以,兴趣的一半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历史也是如此。等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我们不能松懈,应该顺势推进,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