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8日

基于传统节日民俗资源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

○ 岑巩县第三幼儿园 沈继敏

现在的幼儿由于家庭教养的关系,表现出自私、霸道、任性的性格,缺乏爱心。感恩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利用传统节日的民俗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幼儿感兴趣的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有效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

一、成立活动策划组,开展节日主题讨论

(一)了解节日历史,收集资料

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之前,活动策划组先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缘由、风俗习惯等,学习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节日的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组织活动研讨,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策划组成员围绕“此节日有哪些文化风俗?此节日的文化精神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这四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针对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和优势选取适合幼儿的感恩教育活动,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三)安排活动计划,组员合理分工

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安排,把人员分为班级、年段两组,分别以班级环境、幼儿园大环境进行环境创设和活动开展。

二、 创设主题环境 ,营造节日氛围

(一)幼儿园大环境的构建

节日到来之前,每个年段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展板的形式制作节日宣传海报,并且展示在幼儿园的大厅里,每个幼儿和接送的家长走过都会关注。幼儿园大环境的营造使得家长在了解节日的同时把相关的传统节日精神内涵传递给了孩子。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也是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例如,在班级的阅读区投放一些关于爱、感恩的绘本,一些有关节日的习俗文化照片;在美工区投放一些卡纸、珠子、帽子等材料,柜子上展示一些幼儿制作的照片、贺卡等。

(三)班级主题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大环境创设的同时,各班老师创设班级节日主题环境,从主题墙的背景、区域活动背景、悬挂的装饰着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打扮,通过班级环境的改变让幼儿知道了即将到来的是什么节日。

三、“师、幼、家”有效互动 ,实施感恩教育

(一)借助教材,初步“识恩”

1.绘本阅读的引领。随着活动的开展把感恩教育融入主题教学活动中,选取一部分关于爱、感恩的绘本进行分享,通过绘本生动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让幼儿充分体会到长辈的辛劳、他人的无私付出。

2.传统节日故事的渗透。故事是幼儿的最爱,传统节日中也包含着一些动人的小故事。以端午节为例:开展“九九重阳节”的教学活动,教师借用多媒体课件讲述屈原这位伟人的故事,虽然幼儿不懂什么是爱国精神,但幼儿能感受到屈原的勇敢正直,敢于为祖国牺牲奉献的行为,认识了“恩”的意义。

3.身边真实案例的深入。除了绘本、传统节日中的典型故事,身边真实的事件更能激发幼儿的情感认知。例如,一次下大雨在上班来园的路上,笔者看到一位小朋友的奶奶冒着倾盆大雨背着孩子一路走着,她一只手撑着伞一只手托着孩子,尽量不让孩子淋到雨。教师把这件真实的案例和相关图片与小朋友做了分享,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恩”情。

(二)有效互动,促进“感恩”

1.选择合适的亲子活动内容。一年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选择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活动开展。例如,中秋节团圆的节日,邀请妈妈、奶奶或者外婆一起参与亲子互动活动,一同制作月饼;元旦节让小朋友与爷爷、爸爸一起参与写福联民俗活动。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角色的互换体验,感受其中的情感,促进“恩”情的深化。

2.开展有效的亲子互动活动。亲子互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增加感情交流。例如“植树节”,

幼儿园开展“亲子种植”活动,请幼儿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同参与,在自己班级的种植园里或农村土地上种植蔬菜,除草、松土等,家长和孩子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丰收的成就感。在近距离的互动中折射出的爱能使孩子更懂得感激。

(三)行动表达,懂得“报恩”

1.语言表达,激发情感。幼儿在活动中知道了“恩”的意义,但却不会表达情感。其实语言表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例如,进行完“三八”节的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后,第二天宝宝的妈妈送宝宝来幼儿园时跟老师说:“宝宝昨天对我说‘妈妈你辛苦了,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爱你,你是我最好的妈妈。’听到这些话我很感动,宝宝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可见,语言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行为,让幼儿多说说“我爱你”“您辛苦了”等话语是对家长最大的回报。

2.动手制作,表达心意。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份礼物,把礼物送给想要回报的人,同样也可以提高幼儿的“感恩”意识。以重阳节为例:举行“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走进社区,喂爷爷奶奶们吃水果,给他们表演节目、捶背、送手工礼物,用行动表达了“敬老爱老”的情感。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礼物,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但表达了孩子最真实的心意,足以体现幼儿会感恩,懂得用行动报恩。

3.实践参与,回报恩情。参与到真实的事件中去,让幼儿感同身受,幼儿不仅体会了参与的快乐,而且用自己的行为做了最好的证明。例如,在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教育活动中,向孩子们讲述雷锋叔叔的故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大班的哥哥姐姐以“大带小”的形式到小班照顾弟弟妹妹,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幼儿园内争当“环保小卫士”捡拾垃圾,清洁幼儿园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事迹。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劳动感受报恩的快乐,使活动更具有意义。

感恩教育是“爱的教育”“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展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活动,不仅让幼儿增长了知识,而且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的社会性、语言表达、动作技能等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宝贵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应变和生成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升,并且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家园合作,形成了强而有力、家园共赢的教育合力。

--> 2022-06-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574.html 1 基于传统节日民俗资源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