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9日

“中专生上了高考作文题”呼唤人才观念重塑与更新

○ 杨朝清

在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最后作文题的案例中,杨杰的故事被引用了进去——“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只有中专学历的湖北小伙杨杰,来到浙江台州后凭借努力和奋斗,先后荣获“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浙江工匠”等称号。(6月7日《钱江晚报》)

高考承载着公众社会流动的渴望与希冀,“人人都有话说”的高考作文很容易成为热门话题。“中专生上了高考作文题”具有鲜明的符号意义,传递出对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尊重与社会认同。在很多高学历者都难以登上高考作文题的背景下,一位中专生的“逆袭人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

学历低、底子薄、技术水平不高,中专生杨杰在干中学、学中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升本领水平,最终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平凡的世界里,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通过脚踏实地的付出和积累,“90后”小伙不仅实现了技艺的精进,也收获了心理上的磨砺和精神上的成长。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论做什么工作都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技术工人显然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呼唤更多具有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劳动者。通过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和敢为人先,一名中专生成长为行业精英,成为“浙江工匠”。

只要足够热爱与坚持,只要足够投入与用心,哪怕是冷门的职业、平淡的岗位,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打破对行业、职业的歧视与偏见,当“有才无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普通劳动者才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出路,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中专生上了高考作文题”生动诠释了“有才无类”,呼唤全社会进行人才观念的重塑与更新。

--> 2022-06-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593.html 1 “中专生上了高考作文题”呼唤人才观念重塑与更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