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9日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路径浅析

○ 凯里市第五中学 丁飞飞

“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双减”的强力举措,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为学校体育的开展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因此,研究“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探索实施学校体育教学路径很有必要。

一、 实施趣味性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形式

基于目前部分初中阶段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体育教师在优化教学时可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竞赛教学、体育游戏、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持续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例如,在“排球发球、传球、垫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比赛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设置一定的比赛规则,引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掌握排球发球、传球、垫球技术。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随之提升。再如,在“快速跑”的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可以给学生设计“400 米接力跑”游戏,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按照每组 5 人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参与到快速跑的体育训练中。除此之外,在强化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时,还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余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学生感悟体育的魅力,真正爱上体育运动。

二、适度布置家庭兴趣作业,引导学生热爱体育

教师适度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培养运动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让兴趣成为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动力。例如,一些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在校内和周末时间可以去场地上打篮球,但是周一到周五可以在家完成与篮球运动有关的练习,如进行核心力量、上下肢力量、弹跳等练习。这些练习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器械和场地,在家或者楼下空地就可以单独完成,这在拓展其兴趣的同时也能锻炼基本的身体素质。再如,通过视频打卡等方式布置“跳绳”“俯卧撑”等家庭体育作业,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体质锻炼,培养其运动兴趣。

三、根据学生运动爱好,组建课外运动小组

随着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体育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运动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并认真落实。学校课后服务体育项目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对于学生喜欢且对学生锻炼身体优势明显的项目就多练一些,反之,则少练一些。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就等于尊重了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小组课后服务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爱好进行合理的分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选择面,使体育运动训练更有针对性。

四、重视体育社团辅导,做好分层分类服务

体育社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掌握基础的运动知识和相关的运动技能,对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提升运动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双减”政策下,对社团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和时间上的保障,学校应该趁热打铁提高体育社团的质量。体育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更要做好社团的服务保障工作。例如,对课后服务中常见的球类、田径等大众运动项目,体育教师要热情地进行辅导,并通过社团的方式开展相应训练,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对于部分具有小众兴趣特长的学生,因为他们从小经过专业训练,如果也有练习的需求时,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自习室”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场地自主练习,以巩固其特长的发展。

总之,学校体育肩负着使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作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不可或缺。“双减”政策发布后,学校体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体育老师要合理利用“双减”之后留下的空间,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其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用显著的教学质量检验“双减”成果,真正为人才培养奠好基、护好航。

--> 2022-06-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611.html 1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路径浅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