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9日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黎平县洪州镇初级中学 穆啟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忽视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其具有记忆知识多,主观性强但考试答案唯一的特点,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课本文章和古诗文鉴赏中教师直接将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而没有事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教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文字性学科,学生只要能够将所学诗词文章牢牢记住,掌握解题技巧,顺利通过考试即可。课堂上缺少互动,减少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思维的发散,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从初中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无法从细节和具体内容上开拓学生思维,仍然延续以往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语文知识的内化率不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较慢,在面对班级成绩考核和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容易放弃进行教学改革。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正确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并不具备科学性和正确性。具体表现在:(1)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更活跃,沉默的学生更沉默,加剧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2)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教师切忌急功近利,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刻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者,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联系人,只有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下不断探索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而实现此目的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思维培养计划。语文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哪些思维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长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并根据实施效果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在保障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结合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思辨氛围

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思辨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方式为提问式思考和讨论式思考,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课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总结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中心思想以及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在提问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问难易不同的问题。有价值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提前确定课堂讨论内容,确保学生有话可讲。

3.充分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阶段为学生创建问题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建立新思维,打破大多数学生思维僵化的局面。而发展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新知识、新思想的吸收,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旧思维产生碰撞,引发认知冲突。此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思维冲突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思维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认知之间的碰撞会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深度地思考,并不断对比之间的差异,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全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者,在教学时要重视课文的拓展;结合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思辨氛围;为学生创建问题环境,在认知冲突中不断创新思维;用充足的耐心和责任心,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2022-06-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615.html 1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