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09日

黎平县双江镇:

依托千亩茶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图为茶园“茶+豆”相间套种模式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光辉 姚进忠) 走进黎平县双江镇幼龄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幼苗穷尽目之所及,茶山上村民正小心翼翼地追肥,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双江镇是厦蓉高速公路途经站点,距离贵广高铁洛香站仅22公里,镇内民族风情浓郁、侗族大歌源远流长,是集民族文化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之乡。

近年来,该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山地农特产品供应点和生态康养目的地,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们每年采摘的茶青有十多万公斤,在产地加工后,通过云上电商销往广东一带,现在便利的交通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双江镇登界村党支部书记吴帮明介绍道。在登界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就有850余亩,这里的高山云雾孕育出了口感醇和的“云海茶”,所以“云海茶,香天下”的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发达的网络和交通,源源不断地将“云海茶”输送到广东沿海一带。

据了解,双江镇现有茶园2760亩,分布在登界、黄岗、四寨、觅洞等村,茶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1400万元收益。

在东西部协作项目和“衔接资金”帮扶下,双江镇在多个村开展新茶种植,今年来,全镇新增茶园1900余亩,茶园由村级合作社运营管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新茶园利益联结覆盖677户,带动临时就业432人,投产后的茶园预计每年可产茶青150万公斤以上。

“我们今后的茶叶会通过电商和游客带货的方式向粤港澳大湾区销售。”近年来,交通便利了,来黄岗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黄岗村合作社负责人吴龙保对茶叶销售信心满满。

同时,当地政府还探索“茶+豆”相间套种模式,目前茶园里套种大豆1500亩、土豆400亩,既有效控制杂草生长,还能涵养水土,改善了茶园生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茶地的作用。

“黄豆具有固氮作用,能有效保持茶地土壤肥力,对茶叶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省科技特派员石明富介绍,新茶园地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在降低管护成本的同时,又增加了大豆、夏粮的收益,预计每亩茶地经济效益可提高500—1000元,实现“一地多产、一地多收”的多赢局面。

--> 2022-06-09 黎平县双江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618.html 1 依托千亩茶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