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灵芝)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当下,已进入插秧关键时期,笔者走进黄平县上塘镇山间田地,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生动的农村生产画面。
在上塘镇紫营村千亩水稻示范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搬运秧苗,6行乘坐式水稻移栽机来回穿梭在田间,农机手熟练操作着机器,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中有序地插入田地里,不一会儿一块田地就插满秧苗。
“以前,插秧都是通过人工插,全家老小一起上阵,一天也插不了1亩。现在,用机械化方式插秧,一天可以插4亩至5亩,效率高还省时,这项技术真好。”农技机械手魏贵成介绍。
据悉,上塘镇紫营村是黄平县首个启动水稻育苗插播工作的党政领导示范责任田,插秧实施机械化作业,耕种效率与人工相比可提高到80%。今年4月中旬前,紫营村合作社已分批完成约500亩的播种摆盘、水稻无纺布钵体育苗等工作。接下来,在后续病虫害防控、后期采收等环节将继续采用机械化作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水稻单产量。
据悉,上塘重点打造实施水稻生产全村机械化实验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服务面积2000亩以上,为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重点推动机播、机耕、机种、机收全程机械化技术,以机械化实验示范田为基础,辐射带动机械化服务面。
今年,上塘镇预计可实现水稻生产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30%,每亩产量可提高10%以上,有效缓解当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有利实现粮食安全生产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