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第三中学 刘 圭
对于初中美术课中的欣赏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了解欣赏教学存在的困惑,从而制定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欣赏美术教学艺术的魅力。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困惑
学生的美术欣赏从认识事物就开始了,进入学校后,经过不断地学习,美术欣赏能力逐步提高。欣赏教学难于美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原因在于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许多学生有疑问:许多名画好在哪?这说明随着学生欣赏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提高,美术欣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把意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上成了美术专业知识教学课,这就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严重挫伤了学生上好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逐渐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多注重作品内涵的分析,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了历史回顾或文学欣赏,这种方法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偏离了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应对策略
1.美育是一种修养人生、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2.直观教学虽然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它演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符合学生认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实际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学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就能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合理地指导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掌握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直观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欣赏兴趣。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创作。写生性质的素描就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在写生过程中发现学生心态,讲述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绘画技能。通过写生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互相评价作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美术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