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实验高级中学 陈海莹
群文阅读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在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集体建构议题,阅读同一议题下的多个语篇,从而完成核心素养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提出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这一改革背景之下,众多英语学科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构建,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是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模式,不少语文学科研究者都对群阅读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英语学科上的群文阅读模式才刚刚起步。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便是教师教学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逐一教学,单元与单元之间、篇章与篇章之间似乎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联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整体思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更不能将篇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一、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新增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要素,这一变化突出了英语教学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的新风向。英语群文阅读在满足主题和语篇两项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拓展,通过阅读同一主题下的多个语篇提出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 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主要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文本,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于议题的看法,在针对议题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的多文本模式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加强了学生对于议题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主要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然而,介绍中外文化的单一文本容易造成学生对某些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形成刻板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群文阅读的多文本优势,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同一议题之下的不同文本,进而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思考,从而真正内化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3. 思维品质体现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不同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同一议题下的不同文本,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尊重和聆听学生对于议题的个人看法,使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4. 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扩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同一议题下的不同文本等相关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扩宽英语学习渠道的能力;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鱼骨图、头脑风暴等形式带领学生分析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有效利用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课后,教师可以就群文阅读文本中的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拓展,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此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
1.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群文阅读意识。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意识,才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和学习意识。单一的文本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等是片面的,无法让学生对某一议题有深度和广度上的理解。因此,教师自身就应该先培养群文阅读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意识。
2. 议题提出时间灵活多变,激发学生思考。议题并不是一定要在阅读文本之前提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议题和文本进行灵活调整。如果在阅读文本之前提出议题会对学生的阅读和分析造成影响,那么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阅读、分析某一文本甚至是某一个句子的时候提出。
3. 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来选择文本,并且保证所选阅读文本对议题的建构有所帮助。在指导学生对同一议题下的不同文本进行理解分析时,不能仅仅是做到对于表层信息的获取,而要学会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4. 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由于群文阅读的阅读量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量较大的任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精读对议题建构起关键作用的部分,略读其他部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5. 扩大自身视野,丰富个人背景知识。首先,教师要广泛学习本学科方面相关的书籍,多阅读专家们撰写的文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加对群文阅读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其次,教师不应满足于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应广泛涉猎文学、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同方面的知识背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同一议题下的文本,并且全方位地解读文本。
6. 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历,但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忽略对于理论的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一方面教师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文本解读经验上升为理论,为自己和他人的文本解读活动提供指导。
7.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群文阅读的文本解读中,学生独立的文本解读是不能由教师所替代的。教师的作用不在于把自己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学生,使其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学生个性化文本解读源于对问题个性化的思考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尊重学生合理、真实的阅读感受能有效增强学生解读文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