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中心小学 陆 静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的家长大多处于事业拼搏期,很多农村家长都外出务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抚养。他们这一辈人对孩子除了疼爱还是疼爱,在管教孩子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主要负责好孩子的起居饮食。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又不高,可知识在不断更新,他们没办法辅导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都出现了偏差。
2.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直接采用“三拳两腿”暴力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打发。久而久之,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身心发生不良改变,逐渐演变成了学困生。
3.孩子成长最初的学习环境是家庭,最初的传授者是父母,学校教育是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农村家长大部分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需供孩子的衣食住行,大部分孩子家庭教育缺失。
4.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如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作业完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最基础的课堂学习中,他们会出现课前准备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主动性差的现象,造成自己在学习最重要的课堂学习阶段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外,他们的不良习惯还会表现在习题训练与考试中,他们不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与习题技巧,面对在知识储备以内的测验时,也往往拿不到应该拿到的分数。
5.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课外拓展的原始动力,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造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后劲。因此学困生另外的一个产生原因就是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就是使学生过于放松对于自我的要求,纪律上懈怠,学习上滞后,对学习的认识也不深入,遇到问题就自动选择放弃,并出现畏惧心理。
二、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教师入户家访
教师入户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教师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访能让教师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少了许多误会和责怨。在家访时要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家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同盟。
(二)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引导家长、促进学生家长这一群体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及教学评价,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教师的责任心,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提出宝贵意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开展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长和老师共同了解孩子的桥梁。教师每天家访或单独约见家长是不现实的,那么家长会就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要求,学生教育的重点问题。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没有阻力,顺利开展起来。家长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达成了共识,这种共识作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家校互动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互联网已成趋势。网络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网络实现了家校之间充分的资源共享,帮助家长和学校更了解孩子,互动更加方便及时,从而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借用手机短信平台、QQ群、微信群等家校互助信息化平台,拓展沟通交流渠道,有利于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了家校教育发展新空间。
(五)找出学困生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不足和闪光点。学校和家庭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交流信息,讨论教育孩子的措施,对症下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改变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如小罗同学,因为家教的问题引起他性格偏激,一遇到不高兴事情就故意捣乱课堂或骂同学。平时上课小动作不停,手上不是乱写乱画,嘴里就是自言自语,老师布置作业时总是一副似听非听的样子,字迹潦草,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总是埋怨父母不爱自己。通过家访得知,孩子的父亲经常用武力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又不听母亲的话。孩子在这种不科学的教育环境下扭曲了思想,导致他不良的学习态度。后来通过细心观察,课后他总是站在图书角专心地翻阅,在图书室里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由此抓住他的闪光点,安排他担任班级“我爱阅读”活动的小组长。班级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学习活动,遵循自愿报名原则和自己选择帮扶对象,他主动报名帮助班级成绩最差的小吴同学。他每天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有用的课外书籍,认真写读书笔记,要求本组成员按时写阅读笔记。他能把不爱说话、特别不爱看书的小吴同学,也主动到图书室找一些连环画或绘本来阅读。老师抓住机会适时表扬,他们学习更积极了。小吴同学在小罗同学的帮助下,主动找老师背诵课文,以往最简单的“弟弟妹妹”都听写不出来的他,现在每次古诗默写都能通关了,他们的进步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因此,老师与家长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灯,针对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争取因人施教。
总之,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使学困生得到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