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秀清) 近年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以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持续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提质增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制定一个方案。研究制定《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突出党建引领,明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职责,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建立与凯里市大风洞镇党委、政府的经常协调沟通机制,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扎实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努力在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上探索出帮扶工作新路子,展现人大新作为。
成立一个专班。注重把作风扎实、敢啃硬骨头、能打硬仗的同志选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成立由州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再义同志任组长、有相关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为成员的机关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专班,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大风洞镇和帮扶村挂任党委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配强乡村振兴帮扶干部队伍。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做好帮扶村乡村振兴的目标制定、计划安排、项目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定期召开专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帮扶村乡村振兴重大问题,提升帮扶工作实效。
深化一个活动。把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大风洞行”系列帮扶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抓手,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引领保障作用,常委会党组牵头抓总,机关党组落实落细,各党支部协同跟进,统筹谋划一系列帮扶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千方百计挖掘帮扶资源,拓展帮扶渠道,积极牵线搭桥对接企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深化“三联三助”活动,建立机关党组成员联系帮扶村机制,用好机关党支部联系帮扶村党支部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调研走访,为帮扶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等问诊把脉、 建言献策,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活动以来,为帮扶联系点共协调落地项目资金280万元,发动群众种植“平良贡米”700余亩、水晶葡萄500亩,携手黔东南乙炔氧气厂、贵州中科汉天下、黔东南州红十字会和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捐赠化肥、药品等爱心活动3次价值16万元。组织村干群众外出学习考察3次,走访帮扶村500余户,收集到意见建议30余条,正移交相关单位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