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2日

让“谢师”宴变成“谢师信”

○ 袁文良

高考结束,公布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虽然还有些时日,但一些感觉“考得很好”“上大学没有问题”的考生及其家长已经着手准备“谢师宴”了。然而,笔者却发现,不少学校的老师都婉言谢绝了考生及家长的好意,并明确表示“不赴谢师宴”“不收谢师礼”,就连一些酒店推出的“谢师宴套餐”也遭遇了冷落。

纵观近年来各地出现的“谢师宴”,似乎已成为商家的招牌,动辄成千上万的高消费让原本人人都可以表达的“谢师”有了门槛,而内容也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已成为很多学生家长博面子、讲排场的时机,彼此互相攀比,让普通的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手中有些“权力”的领导干部,借“谢师宴”之名行敛财之实,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而今,不少学校在高考之前或学生毕业之前,就向学生提出了“不搞谢师宴”的要求,老师们也做出了“不赴谢师宴”的承诺。而三年的朝夕相处,师生到了惜别之时,学生们总是想表达一下对老师三年来的帮助与教诲,于是许多学校倡议学生将准备的“谢师宴”变成情真意切的“谢师信”或“谢师电话”“谢师贺卡”之类,以此向老师表达内心的感谢之情,这无疑让人感到徐徐吹来的清爽春风。

事实上,学生经过三年苦读,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满怀欣喜地走入大学校门,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也是对老师的最大感谢。绝大部分老师也不会在乎学生及家长的一顿饭,也不会在乎一杯酒,更不会在乎一件礼物。反之,学生给老师写上一封“谢师信”,编辑一段“谢师短信”,绘制一张“谢师卡”,可谓是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比那一顿饭、一杯酒、一件礼物更有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发自心底的感激之情,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总之,在学生毕业之际,或是学生高考之后,倡议引导学生将用“谢师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真诚敬意,有利于消除变了味的“谢师宴”,也有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更有利于维系纯洁的师生之情。对这一文明的谢师方式,我们应该推而广之。

--> 2022-06-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89871.html 1 让“谢师”宴变成“谢师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