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龙图小学 廖育艳
后进生,一般是一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其成因往往就是从小就得不到家长的呵护,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有什么困惑的时候就会主动找你倾诉,并把你的教导当作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时你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就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转化后进生教学工作就水到渠成,不再成为提升班级成绩的累赘。
一、爱心呵护。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捣蛋鬼”或“厌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和耐心对待,认真分析原因,为的就是方便与后进生进行沟通,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的环境,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遇到他们思想不稳定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及时了解、及时纠正,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交流平台,让后进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要注意留心,善于捕捉其闪光点,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如我们的班长,平时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由于缺乏和家人沟通,长期以来变得少言寡语,有事闷在心里,常常和家里人生闷气,导致成绩下滑。得知情况后,笔者多次上门家访,多方面了解原因,单独给她制定了一套“爱心呵护”的方法,让她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慢慢接受。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成绩回到最初的班级优秀生。
二、激发学生“想学”欲望。学习好与差,关键点在于爱学与不爱学。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只喜欢学习好、表现积极的学生,对后进生漠不关心,则班里的学生就会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增强了自负心理,而后进生更加自卑,从而产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难度就增强了。
在教学中,我们要诱导他们“爱学”。一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学困生熟悉的事物,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兴趣的根源是来自对困难的战而胜之。如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适当容易些,设立进步考试成绩奖,加之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他们在班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班的一个“捣蛋”学生,不但自己学习不好,还影响其他同学。针对他的实际情况,笔者用心观察后,发现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不管好与差,都得不到认可和关心,从而导致孩子无心学习,甚至演变到影响别人学习的报复心理。得知根源后,笔者精心策划,从座位安排、课堂提问、测验,最后到考试,几个环节的闭环式培养,鼓励他大胆发言,集中精力,融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他的“想学”欲望。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一下子变成爱学习,月月有进步的后进生。孩子的妈妈看到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后感激不已,主动打电话沟通,表示今后一定要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不再做班级里的“捣蛋生”。
三、耐心教导。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后进生这类学生的特点,首先要学会有耐心。要学会逐步转化他们的自控力,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用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心态,在课堂上适当放慢速度,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同时,还要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尽可能做到直观教学,使他们轻易接受。否则,后进生就会因此而放弃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节奏。
总之,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懂得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用心用情,以身边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做好学生成材路上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