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琳 程雪华 吴代琴 杨树 杨东
近年来,岑巩县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因地制宜,唱好特色“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构建新时代“五美”乡村,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赚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平庄镇:助农插秧的民心守护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 6月8日,平庄镇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镇干部、志愿者等18人,开展以“义务助农插秧 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党日活动。
“干部行动在田头,助农插秧解民忧”。平庄镇服务队员们不怕晒、不怕脏、不怕累,纷纷脱掉鞋袜,挽起裤管,踩着没到膝盖的泥田,手拿秧苗,弯腰曲背,随着手腕不停翻转,翠绿的水稻秧苗齐整整地在水田里“安了家”。
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平庄镇开展高标准农田集中整治,由于高标准农田整治范围广,涉及面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秧苗的栽插工作,该镇(村)干部成立助农助耕队,帮助群众义务插秧。
与此同时,在平庄镇包东村,为防止土地撂荒,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底线,包东村村干部动员村民开垦撂荒农田,免费发放稻种,种植水稻。由于多数留守老人家中劳动力缺乏,该镇就组织党员志愿者在秧苗长成之际帮忙插秧。
今年平庄镇水稻种植10161亩,杂交水稻制种2568亩。进入5月份以来,该镇成立了6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共计80余名镇村干部参与,为全镇缺乏劳动力的群众家庭开展义务助农插秧活动。
一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义务插秧不仅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也让我们在田地间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易,这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民心守护’的良心工程,需常态化践行。”
注溪镇:致富“金果果”铺平乡村振兴路
近日,笔者走进注溪镇岑王村五子园,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一颗颗硕大圆润饱满的李子簇拥在翠绿的树梢上,看着格外喜人。
微风拂过,果子的香甜气息飘满山林,果树下,游客提着篮子采摘成熟的果实,一幅果园丰收图缓缓展开。
“果园种植有脆红李、大红袍、红宝石、蜂糖李、凤凰李等6种不同品种的李子,目前大红袍已进入成熟期,其余品种将陆续成熟,李子的采摘周期可延续至8月,全部都是优质品种,口味甘甜,价格合理,欢迎大家前来品尝!”岑王村党支部书记冉林介绍道。
“这里的李子又脆又甜,我准备多买点带回去给家人、朋友们品尝。”游客吴女士携伴而来并表示,到果园来自己采摘,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欣赏美景。
据悉,“五子园”基地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李子、桃子、梨子、柚子、枣子1000余亩,盛果期果树600余亩,平均每亩可实现收入4000元左右。此外,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果农们在果园里套种大豆、土豆、花生等,实现“以短养长”的生态循环种植。
产业兴则乡村兴。下一步注溪镇将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更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凯本镇:练好“三部曲”唱响产业“特色戏”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产业。凯本镇练好产业发展“三部曲”,切实提高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
把牢支柱产业。把牢烤烟和杂交水稻制种两大支柱产业,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形成了“支部领头、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今年,全镇烤烟种植2200余亩、杂交水稻制种3100余亩,预计产值1000万元以上,可带动农户800余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
打造特色产业。借助对口帮扶资金、依托对口帮扶城市市场和技术等平台,整合全镇现有水产养殖基地,积极引进市场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打造以鲈鱼孵化养殖为主,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县市的冷水养殖集散中心。目前,全镇已发展冷水养殖规模1000余亩,养殖大鲵1000余尾、甲鱼1万余只、中华鲟10万余尾,计划发展鲈鱼养殖600余亩。
激活传统产业。依托水资源丰富等地理优势条件,因地制宜,以“引进经营主体,扶持种植养殖大户,带动零散农户”新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种植和精品水果等产业,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全镇累计种植黄精9000余亩、油茶3500余亩、脆红李3200余亩,发展肉牛养殖600余头,可实现促农增收1500余万元。
水尾镇: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转变
时下,正值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在水尾镇驾鳌村的杂稻制种基地,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伴随着一阵阵的轰鸣声,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喷洒到秧苗上,短时间内就完成了40亩制种田的喷洒任务,既省时又省力,赢得了在场农户的一致好评。
“目前无人机一天可对300亩制种田进行病虫害防治喷洒任务,与以往人工喷洒农药相比较,能顶替35人的工作量,充分解决了劳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出药量均匀,可比人工喷洒节省20%的农药。”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水尾镇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防统治重点主力军作用,加强管理和监督,推行标准化服务。积极推广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统防统治模式,最大限度提升防控组织化程度,确保种业稳产增收。
思旸镇:手工制品“钩”出好生活
6月2日,思旸镇温泉社区举行“手工制品,钩出好生活”技艺比赛活动,共计23人参加比赛。
活动现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梦双将提前准备好的钩针、鞋底、线团发给参加活动的社区群众。参赛选手围坐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着钩织技巧,经过转、结、编等一系列巧手编织,一双双精美的鞋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钩这双鞋子可以卖到50元左右,一个月可以钩25双左右,就是1000多块钱,我们几娘崽的生活费就基本解决了。”此次钩鞋冠军石兰军说道。
“我们社区建了一支6人‘绣娘’队伍,现在想通过此次活动,邀请更多优秀‘绣娘’加入队伍,扩大手工生产量,以此解决更多社区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温泉社区支部书记陈天英说道。
目前,温泉社区多是通过定制销售,生产规模不大。下一步该社区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加大手工制品的销售力度,将妇女们的手工制品从“副业”到“富业”的转变,真正使社区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备注:1亩=0.0666667公顷)
初夏时节,雨后放晴,岑巩县平庄镇观音冲村植被茂密、绿意盎然,田园灌水,景色宜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映入眼帘。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抓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服务水平提升,走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讯员 胡国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