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4日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 剑河县城关二小 潘春琼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课堂效率,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关键了。近年来,很多老师把课堂教学设计放在课中,课头和课尾随意说说罢了。当然,课中的设计是关键,可是,课头和课尾的设计也不要太随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始、课中、课终“三环节”的设计都重要,只有“三环节”都抓好,课堂教学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才密切配合,教学任务才圆满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下面浅谈“三环节”设计之心得:

一、课头的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开好“引进”这个头就能为这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一节课刚刚开始,时间很多,伴随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就随意东扯西拉地说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紧要的话。例如,总结上一节的学习情况或强调一下班上的纪律等,这样结果容易发展到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了下面教学的进行,因此这样的开头万万不可取。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方式引入效果还可以:

1.直观演示法:也就是利用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或学具由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引入。然后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观察,思考形成表象从中感知新知走进课堂。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出示图形组合的模型让学生直观,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很自然就把学生带进了课堂。

2.创设情境法: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挑战性的情境来激趣引入。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笔者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先让学生听一听钟声,然后问这是什么声音?随着学生回答。笔者接着说时间它老人家不停地走着、走着,快到一年的时刻,新年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一起数10、9、8……数到0时电脑显示春节联欢敲响时的那一幕,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状态投入课堂。

二、课中的设计

课中的设计主要是例题和巩固练习的设计,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课中的设计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也就是要准确把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注意到课头和课尾相衔接。

1.例题的设计

以前笔者也曾把课中的例题设计为教师精讲,学生听,常常讲得口干舌燥,但结果只要把例题稍微一变,大部分学生不会做了。过后,笔者常反思原因何在呢?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常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束缚了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由此,笔者试着按新课程要求把例题设计成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等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效果果然不错。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讲内角和是180度而要求学生死背。而是设计把一块三角形的纸板让学生动手把三个内角折一折、剪一剪,并在桌子上拼一拼,结果拼成一个平角。结果不用老师说学生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在动手中操作,动脑思考,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且发展了形象的思维,并获取了长久性的概念知识。

2.练习的设计

练习的设计,以前笔者紧紧围绕当堂课的内容,把练习设计为学生动手做或指名板演的集体订正单一的形式练习,学生练得筋疲力尽,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才慢慢总结出形式多样化的设计,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笔算加、减、乘、除这些计算题时,枯燥无味,练习更是如此。由此,笔者把巩固练习设计为比一比摘苹果、拔萝卜或帮助小动物找家等活动来巩固练习。学生的兴趣很浓,对当堂课的内容也掌握得比较牢。有时,还有必要针对教与学中的重难点来设计。例如,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笔者设计了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当医生治病或者当小小法官判事等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也能乐意积极地参与。

三、课尾的设计

课尾主要表现在全堂的总结和作业的处理上。往往下了课老师不管上到哪里,总是按照备课教案布置作业题,这些作业要到课后去完成,实际这样处理不妥,尤其在低年级。课后完成作业,由于环境不安心情不定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从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并及时订正,使当堂教学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在课堂总结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无论上到了哪里,不管上得怎么样都得总结,而应让学生来总结,来回顾感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这些仅是笔者个人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对教育同仁有所启发。

--> 2022-06-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381.html 1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