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敦寨小学 李必泽
体育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趣味游戏导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游戏内容,以此辅助体育专项教学。近年来,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对用趣味游戏导入体育教学设计了一些案例,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立定跳远教学的趣味游戏导入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立定跳远教学前可以采用如下游戏热身导入教学。案例如下:
1.游戏设计:脚夹球跳接力赛。
2.游戏准备:接力棒,软排球。
3.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敏捷性和协调能力。
4.游戏方法:把学生平均分成 A 组和 B 组,两组相对站立,相距 15 米站成一路纵队,A 组的第一人手拿接力棒,两脚夹一软式排球准备。当听到信号后,以蛙跳方式跳向B 组的第一个人,同伴接棒后,采用同样方式跳向 A 组第二名队员,重复进行。以各队完成时间多少排定名次。
5.游戏规则:在跳的过程中,球若掉落,须在原地夹好后再继续跳进,否则判为失败。
此类游戏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身体协调能力,从而为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耐久跑练习前的趣味游戏导入
在课程开始前,许多小学生对耐久跑并未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他们将耐久跑等同于平常的跑步,故此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初期无法坚持下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入趣味游戏导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案例如下:
1.游戏设计:争分夺秒。
2.游戏准备:水桶、水杯、水瓶、水。
3.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速度和敏捷性,培养其快速协调的能力。
4.游戏方法:参赛队员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后拿空水杯在水桶中盛满水后向前跑至折返点返回,途中将水杯中的水倒入空水瓶中,将水杯交给下一个人,依次进行。比赛时间3分钟,比赛结束后,以各组水瓶中水的多少判定名次,水多的组为胜。
5.游戏规则:每队队员必须跑至折返点方能返回,违者罚停 5秒。
通过这种趣味性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能,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体育训练中的趣味游戏导入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个人独自训练,则一般学生状态较差,难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对此,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生活实际,设计集体性趣味游戏,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训练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案例如下:
1.游戏设计:插秧与收割。
2.游戏目的:发展腰部力量和灵敏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游戏准备:废弃的一次性杯子若干,废弃的一次性筷子若干根。相距10米画两条起点和终点平行线。并画出2-4 个跑道,在跑道上每隔1米处放一个一次性杯子,左右交替摆放。
4.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各成纵队,分别站在起点线后。各队排头第一人手拿一次性筷子若干根(与本队杯子数量相等)准备插秧。
5.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第一人向前跑动,每见到一个杯子就插入一根筷子,依次插到最后一个,插完后快速返回与本队第二名同学击掌后,第二名同学快速向前跑动,把第一名同学插在杯子中的筷子再一个个收回,到达终点后再快速返回,依次插——收——插——收,先完成插收的队为胜。
6.游戏规则:插秧时一定要把筷子插入杯中,插的过程中若筷子掉到外面,须重新插入;收割时应将全部收回的筷子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中途有遗漏或掉下的应及时捡回。
全班学生在这一集体性游戏中体验了体育趣味游戏的快乐,提升了运动技能,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进而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趣味性游戏导入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规范学生体育动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进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