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注溪民族小学 杨荣才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双向互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担当引导的角色,起到主导的作用,而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处于一个主体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老师创设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主动地深入课文中去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因而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问题就必须有价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参与到学习中,我们老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预设好一堂课中需要学生去解决的问题。
一、提问题在于精
一堂课中,学生需要处理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问题多了学生就没有时间去读课文,参与到学习中来,只能像看电视一样一晃就过去了,因而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中,主问题设计一至三个则可,为解决这些主问题,可再针对性地创设一些辅助问题。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去讨论、去研究、去解决当节课所需理解的内容。主问题的提出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提出,也可根据课文的中心提出。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可设主要问题:1.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呢?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呢?再设计辅助问题:文中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的?再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巨人花园》一文中可设计主问题:1.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再设计辅助问题:1.巨人花园的花园在巨人回来之前是怎样的呢?你能感觉此时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2.当巨人回来之后看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时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此后的花园又是怎样的呢?3.后来巨人又因什么而改变,此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他的花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4.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种抓住主要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中去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有利于开展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主要问题体现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上,在学习中会留下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和练习。辅助问题主要在于针对每一个主问题进行突破,让学习层层深入,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二、提问题要兼顾不同学生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知识水平还是智力水平,整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优、良之差异,故而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哪些问题可由哪些学生可完成,哪些问题可通过讨论完成都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备课之中,这样在课堂提问交流环节时,教师才有针对性地提问,让优等生能“吃得饱”,后进生能“吃得好”。
三、提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每抛出一个问题都应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连接,而不是无病呻吟。如“你们看小明这样做对不对?”的答中“是与否”的选择性问题,这在整节语文课中是没有多大价值意义的。老师在设计的问题中还应注重问题不宜过大,问题过大了学生难以在文中去寻找答案,无法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价值,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每设计一个问题都应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让老师的这个“导”能把学生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师问题的质量,避免“琐碎型”及“满堂问”的提问弊病,只有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竞技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学习质量才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