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5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黄平县谷陇镇中心小学 陈 瑶

在进行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介,合理地完成教学观念以及方式的优化,通过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进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完成充分的观察以及分析之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经验来作出相应的判断,并且能够依据这一内容来指导自己做出具有科学性以及依据的行为。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遵循认知规律,秉持渐进性原则提问,使学生经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因到果的思维过程,展开循序渐进的学习。例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出示下面的算式:“12+7=,12+6=。”通过这两个算式,教师帮助学生唤醒“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经验和记忆,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做准备。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再出示新的算式“12+13=”,并要求学生想办法计算算式的结果。因为有了前面两个算式的计算作为铺垫,学生很快想到了利用“拆分法”进行计算:有的把13分成7和6,进行分步计算;有的把13拆分成10和3,进行分步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大家能够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及结果,探索这道题的竖式计算吗?在此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清晰并且明朗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不仅仅是在问题的解决上存在优势,更多的是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复杂问题的处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发放以下三组小木棒,木棒长度分别为:第一组,4cm、4cm、6cm;第二组,4cm、5cm、9cm;第三组,4cm、5cm、10cm。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小木棒摆拼三角形。当学生完成摆拼之后,教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三组木棒中,哪组木棒能够摆成三角形?”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是针对全体同学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大家计算和比较以下各组木棒的长度,发现在什么情况下三角形能够摆拼成功?”为了照顾一些基础较弱和反应较慢的同学,教师在第二个问题中给出了“计算”“比较”“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能够引导大多数同学通过长度计算和比较,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奥秘,合理地进行判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调动学生进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时,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多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动画,从而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从三角形到多边形的构成过程以及将多边形分解为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过程,学生便能够真正地掌握这课时所涉及的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分享,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掌握。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图形的分解以及合成这一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便能够有效地提高问题思考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依据教学的内容来完成教学情景的创设

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时,可以选择依据教学的内容来完成教学情景的创设,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放入到实际的情景之中,从而对其深层次理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圆”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可以要求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与之前所学习到的相关图形进行整合学习,通过对各个图形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及讨论之后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四边形等等一些图形之间所存在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补充,学生不仅仅能够对圆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以及掌握,并且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 2022-06-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00.html 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