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5日

雷山县“三线合一”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基层治理

本报讯 (通讯员 胡朝枝 杨承鸿)近年来,雷山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行“社区+网格+楼管委”管理模式,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现“大事党当家、小事‘楼管家’”,切实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好“组织线”,筑牢社区治理压舱石。认真贯彻落实“一架构三清单”和“一建三进”,围绕“五个体系”建设要求,结合城南、连心、观音阁3个搬迁社区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成立2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和15个党小组,实现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全覆盖。将3个搬迁社区科学划分15个网格,建立15个楼管委,选配75名“楼管家”。按照“六个同步”要求,同步成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综治中心等组织4个,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基层组织体系。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引进贵州雷山老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宏鑫工艺品加工厂等28家企业,带动650余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拉紧“服务线”,深耕社区治理责任田。坚持“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34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从机关选派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组建3个驻区工作组开展工作,并为社区配备专职党务干部6人,全方位引导党员群众在搬迁社区楼宇亮身份,承诺比管理、比服务、比治理成效。在社区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四点半学校”、政策宣传、医疗义诊、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在社区联合开办“合约食堂”,将“合约食堂”纳入居民公约管理内容,解决搬迁群众在就业车间上班就餐问题,规范社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陋习,并免费向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幸福小盒饭”,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优化“自治线”,创新服务群众方式 。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引导社区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以“党建引领、以点带面、志愿先行”为工作主线,推行党建、政务、民生、社会治理等“多网融合、一网统管”机制。培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设立为民服务“党员示范岗”,以社区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志愿者接单的“三单制”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楼管家”具体上门宣传和收集整理本楼栋群众信息和办事诉求,获得“第一手”资料,能第一时间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上报社区党组织,形成“大事党当家,小事楼管家”社区治理模式。今年以来,“楼管家”已解决社区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件。

--> 2022-06-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17.html 1 雷山县“三线合一”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基层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