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五小学 江 洁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在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下面就笔者所教数学学科中如何提高课堂高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时,创设模拟超市,让学生扮演导购员,介绍物品价格;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情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的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人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2.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在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中,克服思想懒惰,逐步培养成熟立体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时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个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化书本死板知识为手中的理解内容。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1)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2)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让学生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3)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1)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问和好奇心强的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3)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关键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
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笔者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小学数学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是对数学知识启蒙新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