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6月13日,记者从2022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约157.8万家,其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21.7%、18.8%、25.3%。(6月13日新华社)
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厉行勤俭节约在公共机构得到了较好落实。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耗双控”,目的是节约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绝大多数公共机构也能够带头落实“能耗双控”目标。为了更好落实国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地政府近年来也积极致力于创建节约型机关。通过多措并举,各方积极推动,让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得以持续下降。
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共机构数量约158.6万家,类型多、数量多、人员多,涉及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文体场馆等。所以,公共机构如果不能进行消费绿色转型,就会带来巨大的浪费,最终损害的将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民众利益。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能够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浪费,也能在全社会促进绿色消费行动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更好遏制公共机构“看不见的浪费”,还要能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加快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如公共机构有必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管理制度,而一些办公室浪费现象背后还隐藏着“四风”问题,所以,还要加强反“四风”力度。要积极推行绿色办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绿色消费观念等等。
抓好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让“看不见的浪费”变成“看得见的节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杜绝资源浪费,这也有利于让公帑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让公共机构能够成为节能典范,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浪费,有利于勤政廉洁,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