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6日

产业致富的领头雁

—— 记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种养能手兰文礼

○ 通讯员 刘华林

时下,正是水稻插秧大忙季节,在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兰文礼家的稻田里,兰文礼和前来帮忙的亲友们,正忙着耙田、施肥、插秧,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7亩田是我2019年开荒建成的,花费了4万多元。去年我在这些田里种植黑木耳6万棒,纯收入6万多元。现在黑木耳采收完毕就马上种植水稻,到秋季可收稻谷3000公斤,田鱼200公斤。稻菌轮作,田里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秧里村党支部委员兰文礼说道。

1976年出生的兰文礼,是位踏实肯干的农村汉子。2017年,他带领村民成立了秧里村文礼种养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2018年至2021年任秧里村党支部书记。

为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兰文礼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率先在距水源较近的荒坡开荒造田。2019年至今,全村已有10户农户加入开荒造田的队伍,开垦农田30余亩。

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支部+公司+农户”短、平、快的种养产业,这是秧里村的发展共识,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对该村“两委”的一次大考。

2017年至2021年,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秧里村发展辣椒种植560亩、姜黄种植380亩、黑木耳种植100万棒、油茶种植近1000亩。

多年来,兰文礼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既是秧里村发展种养产业的领头雁,又是技术员和销售能手。

为提高自己的种养殖技术,突破技术难关,降低种养殖成本和风险,兰文礼自费到广西桂林和本县的洛香镇学习辣椒和黑木耳种植技术,为合作社的社员解决种养技术难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秧里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8670元增加到2021年的11076元,实现翻番目标,2021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付出终有回报。几年来,兰文礼被评为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县“脱贫攻坚致富能手”。2020年,秧里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

如今,作为种养产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兰文礼,不但发展小个子黄牛,还经营辣椒、茶油、黑木耳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年均纯收入13万元,名列全村榜首。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全村富。党培养我多年,我要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振兴乡村。”兰文礼说。

--> 2022-06-16 —— 记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种养能手兰文礼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53.html 1 产业致富的领头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