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十中学 刘继兰
为了有效地开展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兴趣低下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让学生建立对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一、 “引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
在学生由七年级进入八年级学物理之前,学生的心情是激动的,他们为自己又能学到一门新的学科感到激动。但同时他们的心情又是复杂的,自己能不能学好物理学。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物理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学习它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学好它等等。他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走进课堂,渴望老师做出满意的回答。反过来,老师能否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将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影响。例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雾”“霜”“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让学生解答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二、 加强直观教学,做好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措施
“引言”课的教学不仅是激发兴趣的开始,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兴趣的持久性,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把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观察、思维等认识活动提到亢奋状态。例如,在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吹风机对着打开的伞吹气,伞向上飘起(或向上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飞机的升力。还有一些物理小实验,而对于这些小实验具有贴近生活,便于操作以直观明了的作用,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巩固学生物理知识。但是实际上,一些教师对物理小实验不够重视,对物理小实验引用的不够充分。为此还应改善这一问题,利用好物理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电磁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自主制作电磁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选择几个学生上台简单介绍自制电磁铁的过程,并选择几个制作好的学生,教师给予奖励,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通过学习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
三、 联系生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物理现象
物理教学应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资源,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合理地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首先引入几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夏天,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同秋天石块上会出现的寒汽;讲烧红工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会发出“海藻声”和冒“热气”。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学生却没有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因此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着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先在学生的心中设下疑问,之后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帮助,获得关于液化和汽化的知识,最后再利用液化和汽化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四、 分版块教学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上遇到难题之一——计算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分版块教学。例如,上到《压强》本章时,可以教学生做一些有关压强计算的相关中考题型,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答该题型。并适当地让学生当堂训练,帮学生找出易错点,及时纠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的喜悦感。
初中物理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加强对世界的认知具有重要帮助,应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合理地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