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6日

让学生在小学文言文中感受“文中之雅”

○ 黄平县浪洞镇中心小学 龙昌珍

小学生要学好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在教学中,笔者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为此,结合实际笔者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初读课文时求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让孩子们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课堂上穿插剧本,让学生扮演少年李白从不爱读书,贪玩,最后勤奋向学,成为一代大诗人,让学生羡慕李白的成功之时,深深懂得《铁杵成针》的深厚内含。

二、解读,改写

如学习《村居》一文,先让学生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再校正字音、强调字形,翻译词句后,让学生扮演一对老夫妇喝酒聊天,碎碎叨叨,在溪东、溪头、溪上,他们美好的生活令作者辛弃疾和世人嫉妒和羡慕;然后教师用白话文解说《村居》: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最后教师发挥想象:窗外,一声清脆的鸟鸣唤醒了我春天的记忆。我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涌入屋内,让人神清气爽。锁好门,我踏进了绿色的世界。早春的天气有些湿润,半空中笼罩着一种若有若无物的雾气。看哪!那原本光秃秃的大地换上了新衣,那星星点点的草儿想必就是她的头饰吧?我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这点点嫩草,它们俏皮地挠着我的手,绿得滴油的身子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它们是春的骄子啊!莺儿燕儿已飞来这边,它们一边飞,一边鸣,四处传播春已到来的信息。忽然,耳边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我循着笑声看去,只见他们欢快地拿着纸鸢,一窝蜂朝草地拥去。呵,今天放学可真早!正好今天有适中的春风,为何不好好玩玩呢?瞧他们,鼓足了劲儿要把纸鸢放上蓝天:有的举着风筝使劲儿往上跳,有的拉着线使劲地跑,不多一会儿就有许多风筝飞上了天,它们在天上各显雄姿,随着风一起一伏,再看地上,这群孩子都热得出了汗,小脸因兴奋涨得通红通红的,越发显得可爱。

三、课堂教学穿插剧本

这是西部地区教学交流的一个亮点,但演的剧本不一定必须按照文本的话语去说,只要不脱离文本就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示范,示范一定要“炫”,教学过程一定要“稳”,平时教学一定要“实”,教师说课时间只能在5分钟之内,课堂设计一定要按照课程标准备课、上课,要读懂单元设计,要紧抓“核心素养”,如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连接、审美等。只有做到读懂、读透教材,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演中生想象,戏内有文章”。

总之,要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

--> 2022-06-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64.html 1 让学生在小学文言文中感受“文中之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