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晓波) 抬头见绿,低头见乡愁。600年来,十八代登鲁人,与茂密的楠木群共同栖居,形成了自然保护与群落发展的独特文化,生态环保理念代代相传,村民爱绿、植绿、护绿,早已与这些古树连成了生命共同体。
“现在登鲁苗寨一共有2万多株楠木树,直径20厘米以上的就有960多株,上千年的就有200多株,最大的楠木4个人牵手都无法合抱,这里面有不少的金丝楠木。”登交村党支部书记张胜毅自豪地说着。
随着张胜毅的步伐,从山脚拾梯而上,木质吊脚楼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半山,与青山绿树融为一体,沉淀数百年的石梯步道,凝固千年时光的楠木群苍翠挺拔,绿荫蔽日。
穿行在楠木林中,两旁大大小小的楠木上悬挂着刻有名字的小木牌格外吸睛。“现在每棵树最少都有一个人参与保护,从以前每家每户保护一棵树,到现在村里每个人要保护一棵树。”张胜毅说,“这是今年3月植树节之际,共青团黔东南州委在登鲁苗寨开展的‘小树长’保护古树名木活动中,志愿者认养楠木进行保护所挂的牌子。”
笔者了解到,除了本村村民全力保护楠木群之外,各级共青团组织、林业等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对村里保护楠木群工作出资出力,合力保护。
自活动开展以来,共计向社会招募100余名“小树长”担任民间义务监督员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为珍稀植物、千年古树就近选配青年志愿者,定期观察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撰写年度生长日记,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参与森林保护的意识。
这些志愿者中,有50余名是少先队员,共青团台江县委积极号召少先队员“爱护树木,从我做起”,共同保护楠木、爱护生态的理念在少先队中悄然地推开。
“老师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村里的楠木已有几百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我希望能认养一棵楠木,像它一样茁壮成长。”参与活动的台江县城关一小学生张满艳告诉笔者。
下一步,登交村登鲁苗寨将立足楠木群资源优势,凝聚社会多方力量,着力在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保护等主题上下功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让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