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6日

走好产业发展路子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新活力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姚宁 杨光能 通讯员 向子君

端午节后,气温回升,在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十几名群众正忙着给黑皮冬瓜搭架,为冬瓜藤爬架做准备,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批冬瓜预计在本月底就会长出来了,到8、9月份采收。”该基地负责人雷邦明说,“这片冬瓜基地有40余亩,年产量30万余公斤,将销售到县城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

据了解,白塘村位于施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仅7.5公里,是一个集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美丽村庄,是国家级旅游胜地——杉木河漂流主漂区。该村下辖10个村民组,582户2442人,是苗、汉等杂居的聚居地。

近年来,白塘村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两委”牵头成立施秉县富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组建盛家铺乡村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坝区和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辐射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已种植西瓜80余亩、冬瓜150余亩、贡菜50余亩、马铃薯400余亩、烤烟200余亩。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白塘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鼓起了群众的荷包。”白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润金说。

白塘村除了蔬菜种植外,还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生态和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项目。该村着力从技术、品牌、市场、收益的核心环节入手,有效破解品种选择、技术服务、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问题,打破传统的养殖模式,实现以林下养鸡、以鸡促林的生态循环。因采用全天然食物饲养,所出栏鸡苗肉质优良,在市场上鸡和蛋都是供不应求,市场反响良好。

“我们林下养鸡项目占地面积300余亩,建有钢架圈舍12个、圈舍36个,圈舍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年出栏可达5万羽,盈利可达50万元,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雷邦明介绍道。

与此同时,白塘村还依托赖洞坝良好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民俗,借助杉木河景区和上 氵舞 阳景区为支撑,投入280万元资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赖洞坝乡村旅游实施坝区观光农业,以杉木河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民宿,打造田园观光和休闲一体化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注重‘镇级谋划+村级实施+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龙润金说。

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白塘村以村级合作社为引擎,鼓励村民发展民宿、餐饮、农家乐等服务业,开发乡村榨油坊、农家腊肉馆、古法酿酒坊新业态,动员村民及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生态稻谷、稻花鱼等项目,大力生产无公害农特产品,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85人进行产业致富。

(备注:1亩=0.0666667公顷)

--> 2022-06-16 ——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新活力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81.html 1 走好产业发展路子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