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6日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践活动探究

○ 从江县往洞镇中心小学 石文远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有效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微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中,微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凭借对微课的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可以运用案导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将各种纸币的面值认识反映在导学案中,使学生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并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计算3元等于多少角、等于多少分。在老师合理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保证了课堂上的有效学习。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来,并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交流,提高了学生对人民的认识。例如,为了让同学们记住不同的人民币,笔者会鼓励同学们主动观察、发言,提高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第一,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同学们记住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的特征,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看哪种方法最独特、最方便,并根据他们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当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对这些问题的探索,问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识别这些钱?”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让学生自由交流,提升整体认识纸币的教学水平。

三、导入教学情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对一门数学课程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入课堂导入。在制作课堂教学导入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引入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放在课堂上,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二,导入内容具有生活性。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给学生讲解“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在学生了解了货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后,就设计了一种教学模式:小明乘公共汽车时,发现一辆公共汽车的票价是2元,于是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等多种货币。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利用不同的货币来兑换2块钱?”当同学们讨论完了,就问同学们:“有没有人能说出自己的想法?”“4个5毛钱的,就是2块钱!”通过引入生动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课堂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加强他们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

具有思考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是思维创新的先决条件。在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来提高他们的思维。例如,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要坐公交车,而他手里只有10块钱。公共汽车的单程票价是2元。在此基础上,老师将指导学生回想10以内的加、减操作,使学生能够平稳地进行相应的解题。同时,通过对教材和有关材料的检索,了解各种货币的价值。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老师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式的引导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将10元换成10张1元的。(2)把10元兑换成1张5元的,5张1元的。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老师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货币的基本兑换关系,而且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各教学环节的联系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引进新知识。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为基础,通过叙述情景来补充新知识。第二部分:学习新知。通过数值和单位认识1元;通过类比,认识1角和1分。第三部分:学习进率。认识1元=10角;类比自学1角=10分。第四部分:学习新知。认识5角、5分、2分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把人民币按照单位分成三类。第五部分:提升与总结。练习提升;游戏:实际购物;谈谈你在这堂课上的收获。不难看出,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上一节课的学习,下一节课才会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来支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和巩固。

在认识人民币的创造性教学中,搞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认识货币知识点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够得到全面保障。

--> 2022-06-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583.html 1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践活动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