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 龙泰江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关注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运算、推理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数学运用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就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粗浅地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为我要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
二、巧用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数学“元、角、分”的练习中,笔者设计了“熊二卖玩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熊二,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笔者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将一个认知教学题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到数学知识不是空洞的,它是实实在在的,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以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影”等媒介描述数学知识点,去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数学问题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利用电脑演示动画片创设情景: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去衡量设计每一节课,进行综合性的训练,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