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17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办法

○ 天柱县第七小学 龙家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围绕语言文字进行机械生硬的训练,而需要紧扣文本的价值意蕴,关注文本所蕴藏的德育资源,趁机渗透德育,真正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的课程定位,在历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效辅助对学生的德育活动。从学校的教育层面来说,对学生展开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德育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更离不开德育的渗透。语文知识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对名家的介绍,还包括各种经典名著,以及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内容中富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所以,将德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是提升学生内涵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德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语文学科来说,想要学好语文知识就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一定的共情能力,若学生理解不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那么也学习不好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发掘德育素材,利用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一)前瞻:背景知识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是最常见的教学内容。而对应每一篇课文,无论是作者的生平还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都是教学过程中易被忽略的内容,课文的背景知识往往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品质,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并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造机会。

例如,表达爱国主义的课文如果不结合文章的社会与历史背景进行充分介绍,就可能使文章的精神主旨远离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无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对文章背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前人与今人、旧时代与新时代的比较。比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逐渐认识自身与社会,辨别是非与善恶。从这一角度来说,课文的背景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中外比较,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进步与变化,了解我们国家的进步与落后之处,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深割: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小学语文教材许多课文的德育内涵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解读教材中的哲学意味来引导学生体会语文课文的德育内涵,有意识地融入关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草原的风貌,在课堂导人环节,教师可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情境,当学生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草原的特点来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草原形象的描写,以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与草相关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前半句则具体指的是草的内在品质及草原的气节,即骨气。而后半句则具体指的是以草原为喻体,表达了草顽强坚强的品质和品格。学生在学习课文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关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渗透。可见,挖掘小学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精神品质。

(三)创新:课堂角色扮演体悟。情境教学比较传统课文教学方式而言,更加新颖且富有创造力。情境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重现、创造出课文中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感悟,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故事为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性,同时小学生性格较为活泼、能动性较强、参与积极性高,从各个方面上看都较为符合情境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运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氛围。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激发自身的移情能力,可以体会扮演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思想,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对比自身与角色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并内化角色高尚的思想品格。

(四)阅读:以读悟理,探索德育新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虽以教授识字、拼音、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为主,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文知识的载体,其内容涉及面较广,其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较为丰富。

因此,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有的小中见大阐述人生哲理,有的慷慨激昂赞美英雄人物,还有的恢宏壮阔描绘祖国河山。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语文教师能够利用文章中的思想道德因素,将德育与语文基础知识教育相结合,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除了语文教材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补充课外读物以丰富语文阅读,如德育功能较强的名人名言、诗词、小说等。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与课文材料有所联系,在道德教育或者知识教授方面上能够互为补充,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和开展要立足教材,剖析德育内容,将德育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找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策略,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2022-06-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658.html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办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