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 杨秀彪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现以知识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素养;达到训练、理解、思维品质的梯度上升。教学时,必须着重于为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数学分析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可能性提供有效的前提保证,以便小学生可以学习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培养他们特有的数字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改进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时,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需要他们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自主确定解题策略,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 给学生知识延伸的机会,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相互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练习设计上教师也应该要分层施练,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 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课堂上在探究学习策略时,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培养学生多问自己: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什么策略?我学到了什么新的解决策略的方法?分析学习内容时,多问问自己我知道了什么?哪些知识是有关联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本身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为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对于课堂的精心设计,老师在每一堂课中必须进行主题教学,并围绕学习主题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实施与评价,课堂围绕主题中的核心概念或思想观念、研究的核心问题来整合多种资源,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组织构建主题下相关知识发生发展的境脉,在数学活动的全景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和自我体验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去。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关注成绩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