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有姜) 日前,舟溪镇大塘村村集体经济公司流转的20亩土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和在家党员正忙着开凼开沟,硬化生产道,为鱼儿提供活动空间,增加养殖数量。2个月前,大塘村刚为群众发放了3500余公斤魔芋种子和200株佛手瓜苗,发动群众种植魔芋和佛手瓜。“这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种下了新希望。”村党支部书记王帮贤说。
大塘村距舟溪镇政府所在地9.5公里,较为偏远,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何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产业,提高现有稻田效益,一直困扰着村“两委”。面对山多田少的现实,第十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积极探索,本着靠山吃山的理念,以村支书王帮贤为领头人的村“两委”成员,不等不靠,先后带头发展魔芋种植、佛手瓜和稻田鱼养殖等产业,探索一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生态发展新路子,赋能产业振兴。“今年我们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共种植了20亩魔芋,预计产量达38吨,按每公斤7元市场收购价计算,产值可达26万元,到时候村集体经济也可收入近3万元,实现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一举两得。”村“两委”对林下发展魔芋产业信心十足。魔芋种植由党支部牵头,签订协议,联系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村民种植,每收成50公斤返还5公斤魔芋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部分。佛手瓜预计每株产瓜200个,一年收入约8万余元。
趁着村民发展积极性高涨,大塘村“两委”趁热打铁,继续多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省人民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后,大塘村“两委”看到了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20亩稻田,用于发展稻田养鱼,在种水稻的同时发展生态鱼养殖。“像我们大塘村这种地理位置,田租金能给800元是很不错的价格啊,而且还请我们不能外出务工的人来干活,一天100元钱咧,我们也支持村集体经济创收。”大塘村村民王继和说道。
据了解,为真正发展好稻田养鱼产业,大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亲力亲为,学习养鱼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塘田结合,储鱼养鱼合理配置,购买设备对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规律施肥等。“我们希望能实实在在做出产业示范来,提高村民的发展信心。”大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刚说,接下来,村里还计划发展山羊养殖和亲子捕鱼体验项目。近年来,舟溪镇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各村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设施,探索推行“党支部+”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备注:1亩=0.0666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