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城关第四幼儿园 潘庆灵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陌生的环境和照顾者可能会使幼儿产生烦躁、紧张、不安等情绪,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称为分离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不只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有些家长也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的情绪。大部分时候家长这种焦虑的情绪都会反作用于幼儿,阻碍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不只孩子要面对这种情绪,家长也需要正面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带来的分离焦虑。面对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这种现状,笔者将针对幼儿入园前和入园初期浅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一、在孩子入园前期,家长尽量做到如下准备:
1.家长保持平常心,做到情绪稳定
幼儿入园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会产生分离焦虑。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孩子入园,我们家长自己首先要情绪稳定,不要有焦虑感。有时候孩子的焦虑是由家长的不稳定情绪引起的,如回家后家长的一些不当问话会加重幼儿的焦虑情绪。要正常送孩子入园,不要兴师动众,全家都来送,这样更容易影响孩子强烈的依恋,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2.从短暂的分离开始
如果孩子与其他人接触非常少,爸爸妈妈一直是他世界的中心,那怎么会愿意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呢。这时,我们需要的是一小步一小步的过度,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习惯于陌生人和新环境,从离开孩子一小会儿,直到孩子习惯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
3.家长要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
家长对老师、幼儿园的信任会影响幼儿,家长信任老师,孩子才能相信老师,家长信任幼儿园,不对幼儿园产生怀疑,孩子才不会对幼儿园产生反感,才会慢慢喜欢上幼儿园。
4.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更快速地融入新的集体
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解决,如果父母没有提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进而不愿意入园。家长在家要提前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如厕、独立入睡等。
5.对幼儿进行心理准备教育
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短暂离开父母、独自入园的心理准备。可以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如“你长大了,该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有老师、有很多玩具和很多朋友”等等这些话语对幼儿进行鼓励,切勿吓唬幼儿说“不听话送你去幼儿园”这种类似的话,以免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二、在孩子入园初期,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向孩子解释去哪里,不要悄悄消失
离开时向孩子解释去哪里,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回来,就算是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也可以慢慢感觉到其中的分离“规律”——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分离是短暂的。
2.该走就走,迅速离开
上班快迟到了,可是宝宝还挂在自己的腿上不肯撒手——考验宽容和耐心的时候到了,虽然孩子哭着挽留爸爸妈妈的场景很让人心痛,但是越是这样,爸爸妈妈越应该保持冷静和平静。平时养成和孩子“说再见”的常规仪式,更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心。
3.回家后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要多和幼儿交流讨论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可以问“小朋友多不多?在幼儿园看到什么好玩的啦?”等等这些正面引导的问题,不要问“有没有想妈妈?有没有人欺负你?”这种负面引导的问题。
4.配合老师,坚持正常接送孩子
家长要配合老师的一些工作,坚持正常送孩子入园,不要因为孩子一闹情绪家长就不送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只要我哭闹就可以不去幼儿园的这种心理。所以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应该坚持正常送孩子入园,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缓解分离焦虑。
幼儿分离焦虑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难题,也是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幼儿入园前和入园后针对家长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出了想法,希望能对有相关问题的家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