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示范幼儿园 欧丽娟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优秀的品德。幼儿教师应当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幼儿教育,让幼儿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传统文化的幼儿德育教育意义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助于其在传统文化的良好影响下形成健康的价值观,能为其道德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题材,如“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都饱含着深厚中国道德、伦理和价值。选取这样一些人际恭谦、孝敬老人、英雄故事等题材的故事、绘本或视听材料,将这些待人接物、日常礼仪的故事内容作为我们的教学题材,用幼儿易为理解的方式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树立行为规范意识,能促进孩子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能提高幼儿德育效果。
(二)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能够加强孩子对良好道德品质的认同。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启蒙时期,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引导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优秀道德品质的良好认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礼仪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逐渐认识到做什么是好的,而什么又是不能做的,逐渐将对“礼”“德”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融入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去。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有关良好品质和传统美德的内容,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强大助力。
(三)有助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重视。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融合,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整个国际局势环境发展的迫切呼唤。要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他们在对国家历史和文明的理解中增强其文化自信,逐渐培养更加深切的爱国之情。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教授幼儿的绝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要教给幼儿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约束自己,以身作则。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白何为谦让、何为尊重、何为努力和勤奋。所以,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步,首先是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
(二)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
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文化氛围来熏陶幼儿。例如,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采用图文并茂,以浅显易懂的形式,让孩子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直观地感受和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模仿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兴趣。
(三)用有趣、形象、生动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幼儿园教师要结合现代的资源和手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对幼儿来说相对枯燥、抽象的传统文化转化成有趣且形象生动的视频或音频,吸引孩子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以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要注意教育方式,要结合幼儿教育实际,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除糟粕,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择取,对其教育价值进行深挖掘、再加工,将这些内容合理运用于目前的幼儿教育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