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1日

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 剑河县观么镇新民小学 潘佳英

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能力,然而在农村小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利。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低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农村小学生能力低,与其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非常重要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够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不高。

(二)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念落后,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应试教育理念。这无论是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还是对学生的阅读评价等,都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适应,造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三)家庭教育监督缺失

在农村家庭中,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不够重视,对孩子的阅读情况很少过问,很少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也较少为孩子购买一些语文课外书籍,孩子阅读的资源较少,从而使得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偏低。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借助语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入学年龄相对较小,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相对有意思的学科,对于相对较慢的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教学情景设置,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构建教学情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乡下人家》教学中,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如春雨过后鲜嫩的笋破土出、傍晚时乡下人家围坐在院子吃晚饭的场景,通过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分阶段进行小学语文阅读

随着新教改的提出和试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意识,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分阶段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便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进行《天窗》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便是对文章进行分段阅读和简要概括等方面进行的,中段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便是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的内容进行掌握,并能够对文章中的写作特点以及表达方法进行掌握。

三、在阅读中构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不能将课堂教学局限于班级之中,还要充分借助学校的阅读室,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琥珀》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进行了解,同时借助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

四、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一个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家校共育开展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策略。借助家校共育的形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将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阅读相结合。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教学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以班级为教学的主要出发点,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借助上述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 2022-06-2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887.html 1 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