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1日

这里有座“仙人桥”

○ 通讯员 刘兴发 刘杰文 刘良东

核桃坝“仙人桥”景区位于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核桃坝组,距市区51公里,距镇上12公里,距凯里环北高速公路碧波站出口800米,交通非常便利。这里居住着十几户勤劳纯朴的畲族人家,寨脚有一处人间仙境般的度假天堂——“仙人桥”。景区周围崖山嶙峋、绿树成荫、山峦叠翠、碧水淙淙。

说起“仙人桥”,不得不提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核桃坝寨子下面的悬崖夹缝隔断了人们通往外界的路,夹缝里有小溪,溪水虽小,但却很湍急,小溪两岸则是陡峭的绝壁。人们为了走出去寨子,便在悬崖夹缝上架设了一座独木桥。从此,这座独木桥就成了核桃坝人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东来西往的人从桥上走过。

一天傍晚,一女子从独木桥上走过,在行至桥中间时,由于害怕而双手抱住独木桥放声大哭。谁知,她的哭声震山憾谷、惊天动地,惊动到了天上的玉帝。于是,玉帝速派“千里眼”和“顺风耳”二仙家来到南天门往下查探。得知事由后,玉帝急派八仙下凡,令他们要在一夜之间架成石桥。众仙领旨下凡,不敢怠慢,各显神通,指挥地脉龙神、天马和雄狮从四面八方运石架桥。架桥时,仙人们又精工细琢,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案雕刻在桥的四周。但由于八仙架桥心切,没来得及通知当地的“土地爷”,这“土地爷”眼看架桥后溪水渐涨,会淹没了他的家,既生气又害怕,于是到了半夜便学公鸡叫。八仙听到公鸡的叫声,以为天已快亮,不得不将刚架成一半的桥停了下来,且未来得及牵回天马和雄狮就急忙飞走了。从此,桥的西南面就留下了“天马运石”一景,其马鞍至今仍放在偿班村的背后坡;西北面留下了“雄狮回头望桥”一景;北面即老猫洞寨背后的“背崽岩”正朝桥这边运石而来;南面留下了“螺丝吐肉”一景;东南面留下了“金猫窥鼠”等浑然天成、栩栩如生的奇观。因为此石桥乃八仙所架,故得“仙人桥”一名。

从“仙人桥”上看,群山环绕,绿林隽幽,湍急清澈的溪水从桥下的岩峰奔腾而过,气势恢宏!这溪水冰凉碧透、沁人心脾,因离发源地不到1000米,堪称天然矿泉水。放眼望去,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脉巍然屹立在桥的东面,犹如一条飞舞的巨龙把头伸进了桥下,似乎正在畅饮甘泉。桥两岸古树参天,特别是一棵几人合围才能抱住的核桃树挺立在桥的西边,为“仙人桥”增添了几分优雅,“核桃坝”这个寨子也由此得名。“仙人桥”四周灌木丛生,灌木丛间有小鸟在枝头上跳来跃去,唱着美丽动人的歌曲,仿佛是在歌唱这人间仙境。桥的西面有一坝几百亩的梯田,西南面还静卧着一片宽阔的大草坪,顺着大草坪往前望去,几百米外,另一条支流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瀑布,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桥上顺石阶缓缓而下,水声哗哗,一股激流由溶洞中奔涌而出,直泻潭底,形成潭色山影相映成的美妙画卷。往前,一头“犀牛”正在桥下洞口处的水中悠闲游泳,一只“乌龟”正在拼命地将头把“犀牛”抵在洞口之中,形成了“乌龟斗犀牛”的奇观。

洞口侧面有“猴子捞月”,下面的水潭中还有“观音坐莲台”。从桥的下游往洞中走,可以直通桥的上游。桥底四周散布着大小溶洞,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洞口上方悬挂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犹如皇宫大厅里悬挂的彩灯,形态各异、错落有致,令人流连忘返,真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聚其中”。桥下的流水声犹如仙人们正在弹奏一曲曲美妙动人的仙乐,仙乐顺势东流而去,直奔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下司古镇。

绿水青山映衬着“仙人桥”的上下游和两岸,溪水欢腾,蜿蜒辗转了数里,无疑是一个漂流的天然好场所。小草碧绿,牛羊肥壮,放牧的人挥舞着手中的鞭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长长的吆喝,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这真是“不游‘仙人桥’,枉来黔东南,一日游览洞中景,昼夜梦回‘仙人桥’”。

--> 2022-06-2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897.html 1 这里有座“仙人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