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1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非书面作业设计探究

○ 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 姜 颖

“双减”政策下要求对学生作业进行减负设计,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素养要求和教学目标来制定课内外的学习活动,通过把数学教学课堂和课后作业相辅相成的方式来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和时限,将以往简单和重复性比较高的课后作业改为多重作业形式的高质量课后作业,真正做到让课后作业服务于学生和教师,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学习形式,为学生积累数学解题经验和解题技巧。教师也能利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揭开小学数学的神秘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能有高效的数学学习行为。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作业形式和功用没有新意,作业效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当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为了辅助课堂学习效果,忽略了数学作业对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和提高学习成绩,数学作业的延伸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只是变成了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另外,教师布置的数学学科课后作业通常是以大量练习为主,并且所有学生无论学习情况如何都在做同一套数学作业,可以说这种枯燥无聊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分层作业和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减负政策的提出就是针对目前小学生比较严重的课业负担这一现实问题,因此教师要明白通过增加课后学业数量这个途径并不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里要有一些针对性训练和练习,通过改变课后作业形式和数量来让学生身上的负担减轻,重拾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根据学生身边生活来设计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利用学生在生活里感兴趣的事或物作为数学作业的媒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主动性和兴趣点。教师在设计课后数学作业时不应该只着眼于教材内容要求,即便读懂了教材上的数学例题也不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后作业。其次,教师在设计数学学科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科作业里体会到自己主动学习探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操作性作业、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和思考来立体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本质。再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和差异化,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同时还可以设计多个不同数学作业形式来丰富数学作业的内容。最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有向小组协同完成的趋势和特点,学生个人能在小组中学习到更多同龄人的数学思维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等优秀品质,让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集体属性放大出来。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非书面作业设计策略

1.设计游戏类型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游戏里能更好地放开自己和融入游戏设计中。因此可以设计有游戏属性的课后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在轻松和自由的环境里完成对小学数学作业。

例如,在让学生学习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暗号”的方式来加强对乘法口诀的熟悉程度,这个过程里可以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游戏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玩数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氛围中对乘法口诀表记忆深刻。学生在学会百以内数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去数瓜子(假设总数88),将其分成六个一堆看能分成多少堆,再将其分成八个一堆看能分成多少堆。让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更加深刻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了除法的启蒙教育。

2.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

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情境型数学作业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身体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想象力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去统计放学后半小时内学校门口经过的轿车、三轮车、电动车的数量,根据自己得到的数据分析学校门口拥堵的原因所在,大家一起找到解决学校门口拥堵的现状的方法。又如,学生在学习完立体图形后可以合作利用积木来搭建一所学校模型。在这个过程里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对立体图形有更强的组合能力。

3.设计图像类课后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色彩、声音都有比较强烈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图像类型作业。例如,学生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在学校和家里去寻找有轴对称性质的物品,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手工艺品。在学生认识方向后可以让学生去根据地图来描述自己要去某个地方的最优路线,教师还可以让表现最快和最优秀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极大提高。

4.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会让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感到吃力,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让所有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让学生达到思考的目的,对于差生来说,解决掉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就可以,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适当把加减乘除运算混合起来进行正确运算。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复杂的加减乘除运算,让所有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都能得到思维拓展。

5.设计实践类型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手眼脑协调起来,在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圆柱这个课程后,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统计哪种形状的应用情况更多,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形的容器,它应用方面又在哪里。这里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有更加深入研究。

6.设计开放性课后作业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尽情地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自己活跃的思维对数学问题提出质疑,同时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很多个不同的解答,教师在总结学生所有解答方式后可以为学生总结最优的解答方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避免学生掉入题海战术这种学习氛围中,很容易让学生因为熟悉某一种类型数学问题而导致粗心大意。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学情,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氛围里达到增长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可以给学生一些随机数字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排序,课堂上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和排列组合的原则,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引出加减法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课后作业作为学生在课堂学习后的一种补充学习方式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好小学一二年级课后作业设计环节,通过多重非书面的课后作业来达到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和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 2022-06-2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0920.html 1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非书面作业设计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