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2日

农村学前教育留守未成年人的发展策略

○ 天柱县白市镇中心幼儿园 杨梅金

对儿童而言,和谐的家庭关系、优质的教育理念、规范的幼儿园和专业的幼儿教师教育是合理的儿童教育形式。但是,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家长观念落后。大量的留守未成年人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使得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知识储备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教育,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1.学前教育不受重视,经费严重匮乏。究其原因,是城乡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培训不到位,多数教师的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知识相对缺乏。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地方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

2.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幼教师资水平差。与城市相比,农村儿童入学率低20个百分点左右。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入园率较低,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适龄儿童的需求。

3.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亲子关系疏远。家庭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留守未成年人缺乏完整有效的家庭教育。

4.幼儿个性发展不均衡,幼小衔接困难,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人格发展不平衡。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学龄前儿童在情感和态度上更敏感、更细腻,更渴望被认可和关注。

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学前教育问题的思考

1.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增加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更加重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学前教育,国家逐步实施学前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重和规模,增加农村适龄儿童入学机会,鼓励学校和公民个人办幼儿园,多渠道拓展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2.增加幼儿园数量,改善幼教师资。鼓励个人开办幼儿园,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同时,要及时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情况进行监督。不断改善广大教师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当给予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教师补贴,解决幼儿教师退休养老问题。在农村幼儿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对这些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鼓励城市师资力量强的幼儿园选派部分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教或教书体验,送教入户,进行现场指导和经验交流,对农村幼儿园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教学意见和建议。

3.关注幼儿心理问题,促进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留守未成年人人格发展不平衡等,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不健全,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当地学前教育机构或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了解他们的个性和情绪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帮助,必要时采取游戏治疗等外部手段进行治疗,并定期回访,防止心理问题再次发生。要关注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支持。积极建立公办幼儿园,让留守未成年人接受正规学前教育,与当地小学保持联系和沟通,我们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小学教育情况,对学前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组织留守未成年人参观小学,了解学习环境和方法,帮助留守未成年人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模式,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农村小学要考虑当地学前教育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留守未成年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过程。

总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数量众多,接受学前教育的概率较低,整个农村教育前途堪忧。不完整的家庭和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稀少的专业幼儿园和匮乏的教师队伍、资金匮乏等是造成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学前教育情况不佳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学前教育条件,相信必定会给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带来光明的未来。

--> 2022-06-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016.html 1 农村学前教育留守未成年人的发展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