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小学 郭 君
小学高年级“语文园地”主要设置了三个栏目:“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和读写例话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词句段运用”延续中年级的设计理念,并体现高年级的学段特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名言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园地”教材编排内容,其课程教学主要表现出单元主题的“分散”与“集中”的特点。所谓“分散”,主要是指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总结分散到单元的具体课程当中,从课文中可以找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出处;“集中”则表现为“语文园地”将每一篇课文在单元知识总结中都有知识概括,便于对知识点的着重记忆。此外,“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及查缺补漏,更注重的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如何把握好“语文园地”的教学?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想谈谈“语文园地”中三个栏目的教学策略。
一、“交流平台”与单元课文对接
设置“交流平台”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如何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应采取“自主式”交流的方式,充分考虑“交流平台”的主题与课文重难点。基于此,需要将二者相互结合,避免在开始进入这一环节就把答案公布出来,以至于学生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发现。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充分谈谈在语言表达上的收获,最后再去认真阅读“交流平台”里的内容。这样方可让学生在单元整合的自主探究中真正实现“能交流、能总结”。
二、 “词句段运用”与单元语文要素对接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能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衔接。基于单元整体,安排设计部署。
1.依托情境想象,发展形象思维
情境想象可以帮助学生迁移语言、品悟方法,使学生的言语形象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习题1要求学生在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后选择一个情景仿说,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的方法描述一种情景。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句:第一个例句选自《手指》,先点明了中指、食指和无名指的特点,再联想到与它们神似的人物,把三根手指的样子和紧密的关系写得生动、鲜活;第二个例句把体操运动员动作灵巧的样子比作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的样子。例句后给出了三个情景,供学生选择并仿说。在教学这个习题的时候,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为“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例句分析后,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想象一下“游子回到家乡”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作。在想象中,学生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最后以特定语言表达形式说出来。学生只要有了思维方法,后面两个情景的表达也就迎刃而解了。
2.依托范式迁移,发展抽象思维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习题2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后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先概括后举例这一常见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教材呈现的例子是《手指》中描写大拇指的片段,第一句概括提出大拇指“最能吃苦”,后面举出六个小事例加以证明,把想法表达得清楚明了。教学时,在立足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先指导学生品读片段,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并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来,然后再借助生活体验进行仿写,训练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日积月累”与学习实践活动对接
积累有两类:一类是消极积累;一类是积极积累。其分水岭在于能否运用。所谓“厚积薄发、贵在运用”,积累的东西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外化为语言流淌于自己的笔端,这才是“日积月累”的最终目的。积累的东西具体运用在相应的形式中,或语境填空或写作或进行展示,可摆出来,可说出来,可诵读出来,也可演出来,甚至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促使各自获得的资料得到较充分的交流。只要学生真正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具体呈现出来,“日积月累”的学习目的就达到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扎实推进语言积累与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