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中心校 龙 平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就在每册书中安排了习作单元,充分关注作文教学困难的问题,增加了写作教学的指导方向,让教师有所参考,能够结合教材进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摆脱了写作“难和烦”的困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妥善利用新版教材,实现单元的整合教学,从整体出发来实现写作教学的完整性,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轻写作现状,促进读与写二者共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应用能力,让学生爱上写作、善于写作。
一、从单元整体出发,加强板块整合
新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编排中,在教学单元中设置了单元写作,并且还增加了小练笔的环节,可以看出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视。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写作教学,从三年级的教材开始就专门规划了习作单元,而且是从学生整体习作能力的发展来设置的单元目标,这样的安排促进了教师有序开展写作教学,避免了作文教学的不合理和混乱情况的出现。而且习作单元还可以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作文教学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改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明确单元内前两篇课文与主题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设定的写作主题为《奇妙的想象》,教师首先要对前两篇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讲解,将文章和写作例文有效结合,实现前后的贯通,并且着重凸显出写作教学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前两篇课文是《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然后就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就是进行写作练习。
二、把握教材目标,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都是有具体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为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锻炼,提高写作教学的有序性,更贴合学生的写作发展规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教材的单元目标,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导语部分就已经明确了教学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及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两篇精读文章《夏天里的成长》《盼》,采用了不同的题材和写作方法,为的就是让学生体会中心意思,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去进行写作。这里更多的是指出写作方法的重要性,利用两篇精读课文来提供表达的方法,也就是“交流平台”的环节。而“初试身手”则是小的练笔活动,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围绕中心进行写作训练。这两个环节构建了单元习作的框架,帮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写作的方法。
三、聚焦重点问题,达成实际目标
每个习作单元跟传统相比,都是根据语文新课标来设计改编的,其中都融入了特定的写作要素,为了促进学生读写共生,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的能力、写作问题和课程目标三者整合来看,三者的交叉点就是习作单元的重点教学任务。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体悟文本深意,学习语言的表达和写作的方法,在教学时有选择性地侧重教学,围绕主题进行讲解,为单元习作进行服务教学。通过“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清写作思路,体会写作主题,进行自读感悟,可以借助表格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发挥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四、搭建写作支架,突破作文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很多学生虽然有灵感,但是却难以运用到书面表达中,这会导致他们的文章表达不出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单元主题来建设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给学生更多的缓冲思考时间。习作支架的搭建,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思路,让原本困扰学生的写作难题变成简单的一条线,使学生能够顺着一条线捋清思路,在习作中突破难点,有更清晰的写作方向,在写作中就不会出现东拼西凑、内容混乱的情况。并且通过引导和积累,让学生积淀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在写作中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作文。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从编排结构中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点任务。这样的编排体系让写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所以更加考验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需要教师妥善利用教材融入作文教学的思想,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