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革一镇中心幼儿园 龙琼芝
布是幼儿熟悉的物品,从幼儿园到家庭,从身上穿的、戴的、用的到装饰品,处处都可发现布的踪迹,体现布的作用。黔东南州的民间布艺品种繁多,苗族妇女的手工刺绣布艺历史悠久、独树一帜,凝聚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笔者所在园地处“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生活在当地的苗族幼儿们从小就能通过各种感官体验到苗家布艺文化的精髓,对幼儿的后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本园立足本土资源积极开展布艺活动,让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经意地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绚烂和精湛。
一、以境激趣,积累布艺活动的认知
幼儿园可利用的环境有很多,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使环境与布艺很好地结合,萌发幼儿对布艺的兴趣,积累认知呢? 我们尝试了以下做法:
(1)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布的不同质地、色彩、图案,了解布的作用,我们在走廊、楼梯拐角处订上了短小的一字隔板,从镇上的布市场购买了各种不同材质的布料,简单剪裁后,为布料挂上标签,上面写明布料名称、特性等,让孩子们随时都能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
(2)分类收集家长、幼儿、老师收集到的旧衣布料,为幼儿布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的物质资源。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都如同置身于布艺世界,可以随时用自己的感官充分去感知和体验,发现原来毫不起眼的小花布竟有那么多广泛用途,很漂亮很好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萌发了他们探索和操作的兴趣。
二、以学促做,提高布艺活动的实效
在开展布艺学习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剪、贴、印、染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幼儿感兴趣、会操作、敢创造,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
(1)小班幼儿以能感知布的色彩,了解布在生活中的运用为主,并能用布剪出简单的形状,粘贴成型。中班幼儿能感知布的不同质地、色彩、图案,能合理利用布料组合成型。 大班幼儿知道与布相关的材料、用途,能大胆创作布艺作品。
(2)在布艺特色教学活动中,中班主要以布贴画(剪编、剪变、碎料粘贴)为主,学习制作民间游戏中的布艺玩具和简单的教学玩具,临摹蜡染技术的一些简单花纹图案。大班主要以布贴画(组合粘贴、创意粘贴、布艺畅想创作)为主,同时学习刺绣的基本图形和简单绘画,了解蜡染技术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孩子们从易到难制作有规律的、复杂的花纹图案成为布艺作品进行展示。通过组织布艺秀、时装秀在家长开放日上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布艺作品,让家长们兴奋叹已。
三、以玩促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本园自开展布艺特色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围绕提升幼儿动手能力为活动宗旨,积极探索布艺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设计、研究的能力及教科研素质,逐步形成园本特色课程。在布艺课程的研发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教师运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制定教学计划,在幼儿耐心、细致、专注的学习下逐步完成了一些优质作品,每件作品的诞生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且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色彩敏锐度、手部精细动作、社会性的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布艺教学活动的开设,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
总之,苗族布艺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能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幼儿通过参与布艺学习与制作的过程,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发散了其思维创造性。同时通过布艺展示对家长的感染,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效整合了家园合作的教育共同体。